2020年伊始,一切都是寂寥的。除了必要的外出采購,大部分人都安安靜靜地待在家中。一場疫情,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哪怕是承載民生大計的餐飲企業也沒能逃過。疫情期間,催生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家庭大廚,每天都能看到網友曬出自己做的美食,論品相,絲毫不比外面門店的差。因為疫情,大家對于食品安全也更加注重,即便現在國內情況慢慢恢復,外出就餐的熱情似乎也沒能恢復如前。
但我們可以發現,各個門店的就餐情況似乎出現兩極分化:有些餐廳只有零星兩三桌吃飯,有些餐廳卻還是排起了長龍,需要排隊的多以火鍋、燒烤等偏麻辣口味的餐廳為主。
疫情期間微博發布“疫情過后你最想吃的食物”話題,麻辣味型菜品排名明顯靠前,從五一期間市場表現來看,小龍蝦、火鍋與燒烤等菜品訂單量激增,重口味餐廳、夜宵市場更易復蘇。
夜市狂歡,麻辣品類爆火
為推動疫情后消費復蘇,從5月份起,各地推出了形形色色的美食活動,上海也出臺了夜經濟相關指導意見。如首爾夜市、松江夜市、錦江樂園夜市、安義夜巷等吸引了一大波人前赴后繼,現場人山人海,夜市美食多達上百種。而相較于其他面食、肉餅、甜品等攤位,燒烤、小龍蝦等品類的攤位明顯等待的人更多。
從辰智餐飲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麻辣味型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可知,近年來小龍蝦、燒烤等麻辣口味的美食越來越受歡迎,麻辣品類的門店數增長率已超過100%,消費群體以80、90后為主。
數據來源:辰智餐飲大數據
崇尚自由的80、90后,在飲食選擇上也同樣追求隨心,麻辣味型菜品深受大家的喜愛,自然也能在后疫情時代最快抓住消費者的心,迅速崛起。
從地方到全國,掀起全民麻辣潮
麻辣,本獨屬巴蜀的喜愛,竟漸漸演變成了全民狂歡,報告指出,離開巴蜀地區,麻辣菜品滲透力以華東地區表現最為突出。
麻辣,對嗅覺、味覺、視覺、觸覺的沖擊都是巨大的。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對麻辣菜品應當就是如此。當你走在街邊,如果附近有火鍋、串串、香鍋等門店時,便會遠遠聞到那股持久不散的麻辣香味。根據辰智餐飲大數據我們看到,食客喜歡麻辣菜品的原因便是因為它麻辣過癮、香氣撲鼻。
數據來源:辰智餐飲大數據
到今天,麻辣菜品的種類已越來越多,不論何種食材似乎都能做成麻辣,且烹飪的方式也層出不窮,很大程度滿足了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喜好。地域性飲食文化的不同似乎對麻辣味型沒有絲毫禁錮,使得原本喜好不同的人紛紛都愛上了麻辣,足以證明麻辣味型未來在市場上還有非常大的機會。
寫在最后
之前在廣大朋友圈流傳的“萬能的火鍋底料”,大抵也是源于廣大群眾對于麻辣菜品的喜愛而廣為流傳。過去的幾年里,麻辣菜品的增長大家有目共睹,未來如何,需要大家共同創造。
辰智傾力打造的《2020中國麻辣味型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希望能幫助大家在麻辣味型這個細分品類下有更深刻的了解,為接下來的餐飲復蘇提供全力支持,讓餐飲人能夠堅定不移地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報告看點
-麻辣味型5大數據
-麻辣味型的流行密碼
-麻辣味型的危與機
-麻辣味型的四季流行榜單
-麻辣味型的夏季菜譜
點“閱讀原文”了解報告詳情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