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數以萬計的小餐飲店將倒在“集團軍”陣前 近兩年,餐廳的平均壽命已經縮短到了508天。“三高一低”正在令很多老板苦不堪言,很多人吐槽餐飲是極復雜的工程:渾身是寶、滿身是洞,但稍不留神利潤就會盡失。 另一邊是品牌企業的大規模擴展發展。目前,絕味鴨脖的門店已突破10000家。 絕味食品2018年的年報顯示:2018年度公司營業收入為436,798.3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385,016.76萬元,增長幅度為13.45%,本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062.94萬元,較去年同期50,172.45萬元,增長幅度為27.69%。 餐飲行業的現狀是:“冰火兩重天”現象明顯,小餐飲越來越難做,大餐飲布局和發展越來越快。 秦朝認為:中國餐飲正在經歷從“手工業”到“工業化”改造的陣痛期。餐飲市場正在經歷“降維攻擊、跨界打劫、系統制勝”的變革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沒有三個方面的組合力量,很難在市場中生存發展。餐飲市場開始進入正規軍、集團軍全面收割地方市場的階段。餐飲連鎖模式咨詢師姚哲說,當“散兵游勇”遇上系統管理的“正規軍”,完全沒有競爭力,生存都難以維系。 以絕味鴨脖為例。鴨脖品類在全國遍地開花時,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遍布鴨脖鹵味的小店、檔口店。在武漢當地,一條街上甚至會有五六家不同品牌的鴨脖小店。如今絕味鴨脖開出10000+門店,全國各地的鴨脖小店卻幾乎已經蹤跡全無。只要有絕味鴨脖門店開在無品牌、小品牌的鴨脖小店旁邊,這家鴨脖店幾個月內就會倒閉。 這也就意味著,餐飲業的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大品牌進行大規模擴張時,小品牌的店面就在不斷倒閉。屆時數百品牌、數萬小店的消失也是頃刻間的事情。 餐飲底層邏輯變了 現在,很多餐飲老板學會了“偷懶”,公司管理請職業經理人,產品研發交給供應商,品牌營銷、外賣運營、產品包裝也都找“外掛”來做。“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已經成為眾多餐飲老板們的共識。 無論品牌規模大小,餐飲老板們會把品牌策劃、產品研發、外賣運營等環節,分別與各項業務的專業公司合作,進行“代運營”操作。“這種專業化、系統化管理,是如今大多數餐飲企業發展的普遍情況,”姚哲說,“餐飲行業已經進入‘公司化’管理時代”。 早在2017年時,樂凱撒餅哥就說:餐飲公司的底層邏輯已經變了,餐飲企業不再只是美食公司,還應該是品牌公司、科技公司、供應鏈公司和設計公司。所以每個領域你都要有專業的人才。 餐飲業的底層邏輯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們不妨從人、場、貨發生的變化來看。總的來說,就是科技先改變了消費者,再由消費者倒逼餐飲變革。 1 支付手段改變 二維碼支付餐費、開具發票,餐廳沒有了專業收銀員、兼職開發票人員,而且餐企以二維碼為入口,形成了自己的消費者數據中心。有一定規模的餐飲企業,都設置了CIO崗位,管理公司信息技術和系統。餐飲進入科學決策階段。 2 供應采購改變 貨的競爭力,就是比拼供應商的專業度。樂凱撒做比薩的面團,是一家香港公司做的。火鍋黑馬巴奴,主打產品毛肚有一款來自新西蘭。主打原切牛排的“牧之初心”,和加拿大牛肉協會進行官方合作。全球各地的好食材,都有可能上中國餐桌,因為更安全也更低本高效。 3 消費方式改變 外賣占餐飲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外賣的線上轉化率也越來越高,餐飲服務從餐廳延伸到消費者的辦公室和家。 外賣的野蠻生產促使餐企調整,大多數餐廳有外賣窗口。西貝、西少爺等有外賣專門店,海底撈也分拆出獨立的公司專做外賣。云味館為了研發適合外賣的產品,甚至新創了品牌“拌粉君”。 餐謀長小結 從這三個改變可以看出,整個餐飲業已經告別傳統的操作。做餐飲絕不是做飯那么簡單了。如今的餐飲業,是品牌公司、科技公司、供應鏈公司和設計公司的總和。 2019年,餐飲正在經歷一輪巨大變革:規模不斷擴大、業態多元化、新消費群體崛起、經營成本猛增……餐飲品牌已經無法單憑經驗經營,競爭也不單是設計、產品的競爭,而是模式、系統、品類、選址、運營、產品、營銷等全方位的博弈。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 作者:笑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