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廳,最幸運的是可以依靠一個菜品打天下,但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微乎其微,絕大多數餐廳,都存在經營過程中, 在原有主菜品種基礎上增加新的主菜(甚至更換主菜),主要是有三個階段的三方面原因,今晚的日志就來分享這個話題。
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餐廳開業不久,發現店內主打菜品沒有市場吸引力,完全不被市場所接受,因此想要增加,或者更換一個主打菜品來尋求出路。這樣的案例不算太多,但確實存在,這于老板對菜品的盲目自信和樂觀有很大的關系,而所犯的兩個錯誤在于:其一是對自己的味蕾太過于自信;其二是片面的以為味道好生意就一定好。
平心而論,能在發現主打菜品沒有市場吸引力后立即增加或者更換主打菜品,這非常需要勇氣和魄力,因為絕大多數新進入的餐飲老板,都會選擇繼續死撐,將原因歸結于市場知名度沒打開,或者是其他原因,而把味道和菜品不行放在其他辦法都沒用以后才考慮,因此,能在最開始就敢于更換主打菜品的,我不僅不覺得傻,反而非常佩服。
我身邊親眼所見至少12例開業就很糟糕的案例,其中有9位老板是不管不顧的死撐,沒有一個活過半年,只有3例是老板發現不對就立即更換菜品,其中兩位現在生意做的很滋潤(至少從微信來看是這樣),可以不用為餐廳的生存而發愁了,還有一位連續更換幾個產品都沒成功,最后還是失敗了。
有鑒于此,我認為在開業后如果發現自己的菜品沒有市場吸引力,建議果斷的增加主打菜品,甚至直接更換主打菜品,這個階段的增加和更換是具備扭轉局面的能力,可以有起死回生的機會,至少,相對于后面兩個階段來說,這第一個階段也是相對來說,成功率最高的階段,它考驗的是老板的魄力和決斷力,一般人做不到,尤其是面子觀念強的人,偏向于死撐。
第二個階段,是經營過程中的跟風。有些餐廳本來生意很不錯,自家的主打菜品沒有問題,但是市場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產品,于是跟風引入這樣的菜品,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這里不能一概而論,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其一是這個菜品帶來的只是短期效應,而且不影響店內主打菜品的地位和結構,它的引入更多是一種眼球效應和短期效益,這類情況多存在于那些傳統的大中型酒樓,他們原本有幾百道菜,從別處學回一道菜以后,只是增加了一道特色菜,比如湖南菜里面的剁椒魚頭,曾經有一段時間就被幾乎所有中餐館跟風模仿;也比如那種很大很圓的麻球,也是跟者如云。
這類不改變自身主打菜品結構和地位的小單品跟風,老板和經營者的目的是帶來“增量”客人,也就是能被這些流行性菜品吸引的新客戶,當然,對于老客戶來說,能起到一個推陳出新的效果,也很不錯,因此,整體而言,這類跟風,對店內不會帶來什么致命性傷害,但同時,也無法帶來足夠的客源效果,絕大多數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
其二,就是直接將招牌和主打菜品都更換了,相當于開了一個新的餐廳,比如最近全國各地的龍蝦開店潮,使得很多原本經營其他菜品的老板,覺得這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產品,因此很短時間內就摘掉以前的招牌,更換菜單,請個龍蝦師傅就開始做龍蝦店,老板初衷是希望借這一波行情賺錢,但絕大多數案例反映出的現實結果是:一敗涂地。
每個能活下來的餐廳,在消費者心里都需要有“標識”,比如,好吃嘴一想到我們豪蝦傳,就能想到吃小龍蝦,一想到鼎泰豐,就能想到是吃包子,一想到全聚德,就能想到是吃烤鴨,別癟嘴,不只是大品牌如此,你哪怕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餐廳,在你的目標消費者眼里,也是有自身的菜品標識的,比如你家牛肉面很巴適,隔壁家蛋炒飯很不錯……
因此,一個原本生意很不錯的餐廳,如果僅僅因為目前出現一個流行性的產品,就立即跟風去博取短期利益,其結果就會讓自家餐廳在消費者心里“模糊化”:經常來你們家,支持這家店生意的客人,很可能是為你們家的冷鍋魚而來,現在你突然換成小龍蝦,目的是吸引到增量客人,但犯的錯誤是忽略了原有客人的需求。
就算你不是更換,而只是增加了一道龍蝦作為主打,曾經的老客人還是可以繼續吃冷鍋魚,但對于客人來說,對不起,冷鍋魚已經被你有意的削弱了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和“標識”,他們以后想到你家,不再是那么專一的是冷鍋魚,而會分散,甚至模糊化,因為你連品牌都模糊化了。
因此,在自己生意完全具有可持續性的階段,盲目跟風市場熱點菜品,風險非常高,甚至,毫不客氣的說,這是在犯非常低級的錯誤,餐飲行業的最高追求是讓自己產品在消費者心里扎根,做好“標識定位”,可是這類跟風加菜的,則是主動弱化自己的定位,讓消費者對自家菜品和品牌的意識模糊化,這是得不償失的巨大隱形損失,而且,很大的概率會帶來后續嚴重的顯性損失。
這類現象在現實中非常多,也很普遍,雖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遺憾的是失敗案例遠遠高于成功案例的數量,等那些老板因為增加新菜品而無法達到目標,再想改回以前時,才發現一切都晚了,該失去的不該失去的,幾乎全都失去了,而其中最大的失去,則是以前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那些老客人。
第三個階段是明顯走下坡路的自救。很多餐廳有過輝煌的時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隨著消費客群的變化,而不可避免出現生意下滑,甚至走向末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老板為了阻止生意的下滑和品牌的沒落,開始尋求新的競爭力菜品,很多時候,老板都帶著破釜沉舟的心態,抱著活馬當死馬醫的悲觀。
很遺憾,一個已經明顯走下坡路,客人不停流失的餐廳,要想重新贏得消費者的回頭,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我見過一些曾經風頭無兩的餐廳,到沒落期通過各種方法來試圖起死回生,雖然有一些也獲得了短暫的回頭效應,但頹勢不可逆,一段時間后還是繼續下滑,到最后老板心灰意懶,徹底退出餐飲市場。
為什么這個階段這么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去尋找和分析生意下滑和客人減少的真正原因,而一味的將這些問題歸責于菜品不行了,但事實上呢?一個餐飲品牌走下坡路,生意下滑,并不一定是菜品本身的問題,很簡單的道理,現在中餐的整體沒落,是因為回鍋肉和麻婆豆腐沒有以前好吃了么?并不是,而是因為消費主力變了。
往前推十年,一品天下在成都餐飲行業的地位如日中天,成都幾大中餐品牌代表、各類河鮮館,精品湯鍋,民族菜,特色餐飲,路邊小館子匯集于此,每到飯點這條街上各大小餐廳都人滿為患,想要在幾家大的中餐定位,都必須要提前很久打電話,但是現在呢?已經大不如前了,很多以前的餐廳都已經消失,而新的餐廳則幾個月一個老板的不停更換。
難道是一品天下那些餐廳的菜品出問題了?我認為并非如此,而是客群的變化:曾經喜歡吃中餐的(不只是政務接待和商務接待)人群因為家庭的關系,不僅在外就餐的次數相對減少,而且在外就餐的選擇也更豐富,因此必然存在老客戶的流失;而新興的消費者呢?受限于傳播渠道的缺失和不暢通,這些老餐廳完全無法準確的獲取新客戶,新客人都不知道這些店,你菜品做的再好有什么用呢?
因此,很多餐飲品牌的沒落,并非菜品失去競爭力,而是因為老客人流失情況下,又沒有合適的渠道去獲得新客人,這類餐飲品牌需要做的,不是盲目更換菜品,而是尋找新客戶獲取渠道,拿出自家的菜品優勢和歷史優勢,在喚醒和挽救老客戶的同時,不停增加新客戶的加入,否則,你就算做出最牛逼的味道,沒人知道的話,和你沒有更換菜品有何區別呢?
綜合上述三個階段的三個原因可知,在餐飲經營中,那種來不來就更換菜品的餐廳,生命力都難以長久,這可以說是餐飲行業的大忌諱,我做餐飲七年來,看到過更換產品成功自救的(數量實在太少),但從來沒看到經常更換產品還能存活下來的,因此,你如果正想進入餐飲,那么請務必再把自己的產品好好掂量掂量,它是可以給你足夠支撐的王牌么?
處于經營中的餐廳,如果遇到困難,老板不應該自亂陣腳的胡亂找菜品,而是去根據自己所處的階段,分析這些困難產生的原因:如果是剛剛開業,還沒有積累起足夠的消費者,還沒有在消費者頭腦里有“標識”的話,那就果斷點,換一個確實更有競爭力的王牌產品吧;但是,如果不是才開業,則要特別慎重。
如果說餐廳已經明顯走下坡路,抱著活馬當死馬醫的態度去上新菜品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在正常經營階段,生意可秩序發展時候,盲目去跟風流行性菜品,其結果很可能會與你的初衷背道而馳,加快你由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節奏和速度,非常遺憾的是,犯這個錯誤的老板實在太多,大家不妨自行留意吧。
OK,今晚的日志就這樣,前一篇日志我寫的是“錢坑”,嘿嘿,這篇日志就把它當成是“菜坑”吧!我在經營豪蝦傳這幾年,中間好多次都忍不住想增加菜品,比如曾經想過(甚至努力研究過)增加海鮮粥,鹵煮小海鮮,龍蝦燒烤,龍蝦湯包,龍蝦生煎包,椒鹽小螃蟹,碳烤生蠔,蒜蓉扇貝……
所幸其中一些嘗試我們沒有成功,更幸運的是我能從中總結教訓,及時意識到里面遇到的這些問題,然后通過反思和總結,最后堅決的回頭,選擇固守一心,豪蝦傳就專心專一的做鹵煮龍蝦:如果自己連一個產品都做不好,憑啥就那么自信可以做好其他更多的產品呢?
繼江蘇十三香,湖北油燜大蝦,湖南口味蝦之后,第四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龍蝦味型,純正的川派麻辣味道,曾經專屬于成都豪蝦傳龍蝦館,他們借這個味道成功撬開成都的龍蝦消費市場,引出四川吃龍蝦的熱潮;現在創始人面向全國推廣四川鹵煮味道,爭取讓全國喜愛龍蝦的消費者,品嘗到地道四川風味的麻辣小龍蝦!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