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半島都市報
有多少餐飲企業扛過了非典,卻不一定能戰勝新冠。
在青島,有一家非典時期一炮打響的小吃品牌琴島順天餛飩,如今已在市區開了27家連鎖店面,它的蝦仁餛飩是深受青島市民喜愛的本地特色小吃。
但在此次疫情沖擊下,它卻面臨著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考驗:已經恢復營業的25家店,整體營業額還不到“疫”前的三分之一,個別店面一天甚至只賣200多塊錢,還不夠支付員工工資,更不用說掙出店面租金了。
基本上是目前餐飲行業“復工等于找死,不復工就是等死”的真實寫照。
01
現狀:“復工找死,不復工等死”
進入3月份,各行業進一步按下了復工“快進鍵”,受疫情沖擊嚴重的餐飲業也被鼓勵盡快全面復工。
然而,餐飲行業目前并未迎來爆發式的開業潮,以往經常光顧的餐館,不少仍舊是大門緊閉。偶爾有幾家開業的,也少了往日顧客盈門、人聲鼎沸的熱鬧。
客流減少但餐品種類仍供應齊全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島城目前開業的中小餐館,都是以外賣為主,零星有顧客選擇堂食,也嚴格分散就坐,生意顯得更加冷清。
在復工之前,還有一些經營者曾抱有期待:疫情期間,大多數市民減少了不必要的外出,取消了集會聚餐等,餐飲消費被抑制;等到復工后,在家已經吃膩了的市民,會迫不及待想改換口味,消費熱情就能被激發出來,餐飲業或許會迎來大幅反彈。
但從2月中旬以來,全國各地的餐飲業陸續復工,不少經營者很快發現,預想中的報復性消費并未出現,排隊就餐的火爆場面往往是“別人家的風景”,純屬個別現象。以至于餐飲業很多人哀嘆:行業“解凍”但食客“慢熱”。
一旦開門營業,首先要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迎來的卻是客流量和營業額銳減,還要支付員工正常的工資;如果繼續關門歇業,員工和顧客會逐漸流失,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會慢慢消亡殆盡,最終只能關門大吉。
一時間,“復工等于找死,不復工就是等死”成了不少餐飲經營者面臨的尷尬處境。
02
探訪:餐飲連鎖營業額銳減三分之二
2003年5月,非典疫情尚未完全過去,一家名為琴島順天餛飩的店鋪在青島開業,就是憑借著地道的蝦仁餛飩一炮打響,據說曾有一位市民連續去用餐7天。
17年過去,琴島順天餛飩在青島已經擁有27家店面,成為島城知名的中小餐飲連鎖品牌。
顧客進店后要先掃碼實名登記
3月4日中午,位于閩江路54號的其中一家琴島順天餛飩店。門口張貼著提示,提醒顧客進店需佩戴口罩,謝絕發熱者進入,并告知目前以外賣為主。
門內的桌子上擺放著登記簿、額溫槍、消毒酒精等,進店的每一名顧客都需要測量體溫,并掃碼實名登記。雖然正值午餐時段,但進店的顧客并不多,基本上都是選擇打包帶走。
“近兩天才剛剛允許堂食,都是分散就坐,原本能同時容納90多人,現在只能接待20來個人。”琴島順天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侯峻說,好在目前客流量較小,基本上能坐得開。
侯峻介紹,除西海岸新區新開的兩家外,琴島順天其他的門店分布在市南、市北和李滄三區。
如今已有25家恢復營業,但是客流量都很不大,整體的營業額還不到“疫”前的三分之一。以閩江路店為例,以往平均每天能售賣300余份,如今只有100份左右。
03
遭遇:集中開店卻被打個措手不及
相對于其他的餐飲連鎖品牌來說,琴島順天的擴張速度并不快,至今也未開放加盟,所有的店面都是自營。
“從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間,我們只增加到了12家店。”侯峻介紹,一方面是因為對新店選址比較謹慎,綜合考察各方面因素后才決定開店,確保每一家店都能立得住、站得穩;
另一方面,也擔心步子邁得太大,一旦日常管理和員工素質跟不上,反而會損傷品牌和口碑。
至今,琴島順天的餐品仍是以餛飩為主,看似品類單一,卻受到不少市民的喜歡。在網上搜索青島美食,琴島順天餛飩也是被推薦較多的特色小吃之一。
漸漸地,島城一些新開的大型商超主動找上門來,在餐飲區域給其留出店面,琴島順天借勢走上了快速擴張的道路。
店內桌椅和餐具半小時消毒一次
“臨街的店面都是以往延續下來的,近些年新增的全是商超店。”侯峻說,疫情暴發前夕,從2019年的10月1日到2020年的1月2日,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琴島順天剛剛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開店,先后新增6家店,都開設在大型商超的餐飲美食區。
按照往年春節的慣例,大部分店面都會關閉,員工也大多放假休息。“2019年春節只有4家營業,今年春節計劃營業9家。”侯峻說。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春節前的快速集中開店。按照平均每家店50萬元的裝修投入,拋開房租不說,光新店開業就投入了近400萬元。此外,還提前備足了春節期間的食材和物料,也占用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資金。
為了確保春節期間人手充足,琴島順天特意留下了80多名員工,計劃支付雙倍薪資,讓他們放棄過年回家團圓的機會,等到節后再調休。
不料,一切準備妥當之后,卻因疫情的暴發,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04
艱難:個別店面一天僅賣200多塊錢
和餐飲業其他同行一樣,接到閉店通知后,琴島順天也迎來了近年來的至暗時刻。
因疫情防控,長途客運班線停運,國內多地又謝絕在外務工人員返鄉,80多名留守員工無法回家,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資得照發。
員工實行包吃包住,正常營業時,員工可以在店里吃飯,閉店以后,只能每天給予伙食補貼。此外,20個員工宿舍的房租得照付。
閉店期間,27家店的店面租金仍要負擔。雖然國家及省市均出臺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措施,但截至目前,僅僅位于西海岸新區的一家店,收到了商場方減免租金的明確說法。“從私人手中租賃的臨街店面,減免租金的可能性很小。”侯峻說。
多數顧客選擇打包帶走
防疫期間,大家除了關注疫情動態,更關心的是何時能恢復營業。隨著島城企業復工復產,很多返崗人員的吃飯成了問題,島城部分餐飲企業也陸續復工。
2月14日起,在配齊了防疫物品后,琴島順天的部分店面重新開業。“按照防疫要求,每個店面都需要配備額溫槍,我們通過很多渠道都買不到,最后托人從俄羅斯購置了一些。”侯峻說。
剛開始復工的幾天,生意慘淡到了讓人不敢相信的地步。“有的店面一天只賣200多塊錢,還不夠支付員工的工資。”侯峻說,但公司要求,無論如何也要堅持營業,哪怕只有一位顧客想吃蝦仁餛飩,就要確保他有地兒吃得著。
由于客流驟減,留守的員工很富余。以閩江路店為例,正常情況下需要8名員工,但目前這幾天,每天3個人就可以維持運轉。
針對這種情況,公司安排讓員工輪流上班,確保大家都有活兒干。“連還在老家的外地員工,也要求他們近期盡快回來。”侯峻說。
公司肯定會經歷一些艱難,但如果一直沒有工作,員工會更艱難。哪怕負擔基本工資,也要把這些員工養起來。
05
嘗試:加大線上銷售力度尋求突圍
侯峻介紹,一直以來,琴島順天的主要營收是堂食。雖然跟兩家外賣平臺也有合作,但外賣的整體份額并不大。
此外,近年來也通過“買五送一”這樣的促銷方式,鼓勵顧客將生餛飩帶回家烹制。疫情期間,通過自己員工的上門配送,生餛飩的銷量也有所增加。
在進店顧客銳減的情況下,琴島順天開始尋求線上渠道來擴大銷量。疫情期間,交運汽車總站利用交運易購平臺和生鮮配供優勢,對農戶、養殖戶和中小餐飲企業進行幫扶,為銷路不暢的農副產品、海鮮、生鮮食品等拓展銷售渠道。
琴島順天得知后,立即與交運汽車總站聯系。很快就得到答復,先從交運職工的工作餐開始引進。
3月3日上午,汽車總站的生鮮配供人員取走了預訂的100份招牌餛飩套餐,中午就供給了奮戰在防疫一線的職工。
“既讓職工吃上了安全、放心的青島特色小吃,又能緩解餐飲企業的經營壓力,想以此呼吁全社會形成合力,攜手并進共渡難關。”交運汽車總站總站長姜式群表示。
隨后還會把琴島順天餛飩套餐上線到易購平臺上,讓更多的市民足不出戶就能吃到物美價廉的青島小吃。
此外,侯峻還透露,目前還在嘗試開展社群營銷。即在每個小區選定一個群主,讓其統計小區居民的需求,并承擔整個小區的餛飩配送,讓更多的市民無需到店,就能吃上正宗的琴島順天餛飩。
“餐飲業眼下確實很艱難,但我們目前的現金流還可以,年前備貨也比較充足,暫時不用擔心供應跟不上。”侯峻說,公司上下抱著一個信念,越是在艱難的時期,越是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好,這樣才能贏得顧客的信賴,度過眼前的寒冬。
“我們是在非典疫情期間起步的,相信也能熬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最終迎來平時的紅火興隆。”侯峻說。
05
觀察:餐飲業復蘇既靠自救,也靠他救
近年來,中國餐飲業吸納的就業人數在逐步增加,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據統計,2019年住宿餐飲業吸納就業人員超過2600萬人,營業收入超過5萬億元。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而餐飲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普遍較低,吸納貧困地區的剩余勞動力到餐飲業就業,是幫助其快速脫貧的有效路徑。
餐飲業又是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的風向標。有人說,餐飲業的煙火氣息越濃,街頭的人氣就越旺。餐飲業盡快恢復“元氣”,對穩定就業、促進消費、保障市民生活和企事業單位正常運營具有重要作用。
每天會對上崗的工作人員進體溫測量
在疫情的沖擊下,餐飲業可以說是遭受重創。據中國烹飪協會數據統計,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
為幫助餐飲業渡過難關,國家出臺了包括稅收減免、降低電價、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但是,從短期來看,消費者的心理修復需要一段時間,即使疫情結束,大部分人仍會盡量減少外出就餐,客流回升需要時日。店面租金和人力這兩項餐飲業最大的成本,幾乎沒有降低的可能。
大多數經營者租的是私營業主的店面,減免房租政策基本上難以惠及。而人力成本更不會降低,只會越來越高。因此,對于眾多中小餐飲企業來說,恐怕仍面臨重新洗牌的命運。
面對這一現實,餐飲經營者當然要積極開展自救。一方面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和精細化的服務贏得市場,另一方面要嘗試改變商業模式,采取線上線下并重的策略,借助電商或信息化平臺,甚至是自建渠道拓展外賣業務,以此來擴大消費群體和銷售額。
不過,餐飲業畢竟產業鏈條長,波及范圍大,可以說牽一發動全身。以青島為例,因餐飲業停擺,市區周邊部分產地的生鮮蔬菜、農副產品以及時令海鮮等,已經出現了滯銷現象。
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也應該出臺相應的舉措,幫助餐飲業提振信心,紓困解難。
比如,加大減免房租的政策力度,對主動減免房租的私營業主給予獎勵或補貼,從而減輕中小餐飲經營者負擔;鼓勵銀行及金融機構加大對餐飲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緩解現金流短缺的問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支持餐飲企業通過政府服務平臺,與消費者精準對接等。
1. 外賣功能:商家獨立運轉外賣業務,減少外賣平臺的額外支出(其中外賣永久0抽成、有完善的配送方式)
2. 堂食掃碼點餐功能:節約人工;降本提效。
3. 營銷推廣功能:紅包雨活動引流;自動生成二維碼海報宣傳;多樣的會員營銷玩法。
為了幫助餐廳度過疫情,盡快恢復正常營業,吃耶將向全國免費提供10000套線上餐廳1年的使用福利!詳情請掃碼加“盧灣-靜”微信號咨詢。
(盧灣-靜微信)
餐飲老板都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