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外賣平臺的話題熱度很高,為此,很多人提出疑問,餐飲老板為什么不自建外賣小程序呢?當時我沒去蹭話題熱度,現在完全平靜下來了,我們今晚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我自己開餐廳已經11年了,而且生意一直不錯,所以勉強算一個合格的餐飲老板;同時,我這兩年也參與開發了一款餐飲的小程序系統,里面包括了外賣、堂食、自提等功能,目前這套系統,主要是我們內部學員在使用,也為一些連鎖品牌做數字化轉型,所以,我又算餐飲老板中,相對比較懂互聯網技術的人,
基于上述兩種身份,關于餐飲老板為何不自建小程序這個話題,我覺得自己來說,會比較中肯,也相對比較全面。
一、一般餐飲老板不要盲目自建外賣小程序

二、一般餐飲老板沒必要自建餐飲小程序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功能單一的外賣小程序,而是有了堂食的掃碼點餐作為顧客入口,邏輯上就算是成立了。但是,對于普通的餐飲老板來說,沒必要自建餐飲小程序。

我參與開發的系統,是從最簡可用的版本一點一點迭代出來,哪怕是有一個對成本把控很厲害的創始人,而且中間沒走任何彎路,功能完全奔著實用主義出發,前后也用了兩年多時間,耗費了上千萬,但它就是貴。
商家在前端使用時的最低需求——流暢無感,背后就需要用很多很多錢和很多很多時間,才能來實現的效果。
餐飲老板平時習慣了月薪三四千的員工,即便是高管,也就萬兒八千,可能這在科技公司里,連基礎員工的起薪都算不上,科技公司貴在什么地方?就在人力成本!
所以,自建獨立小程序的超高成本,是一般餐飲老板沒必要自建餐飲小程序的第一大原因。

至于我本人為何要做小程序,是因為我遇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合作伙伴,能遇到一個同時具備年輕和成熟兩種素質,既懂互聯網、更懂商業,同時也尊重餐飲規律和現實的合作伙伴,是我的福報,也算是一份天賜的運氣。這不是炫耀,而是想說明:而當一件事情有了運氣成分之后,它就具有偶然性,無法復制和推廣了。
因此,作為頭部商家,必須要考慮企業的出路問題,而數智化轉型,是所有出路里的必然選擇,為什么?這里簡單梳理幾條,頭部餐企自建餐飲小程序的價值點:
(1)持有自身數據,構建數據資產。
圍繞會員,構建包含產品、進銷存、營銷、管理、財務等各方面的數據,實現對自身門店所產生的所有數據的有效利用。
(2)降本增效
對小商家來說,小程序的開發是一大筆錢,而收益是……不確定。但對頭部商家來說,如果開發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產品,即可有針對性地為自身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品牌價值,那么,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作為信息化投入,就是必不可少的固定投入!
(3)擺脫某些平臺
雖然對平臺來說,大品牌擁有更多的的議價能力,但平臺所收取的費用,因為門店眾多,對品牌來說,合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少的投入,更主要的是:不管付出多少,其實都是用自己的產品為平臺用戶服務,做的是“替別人做嫁衣”的事情。
(4)管理的協同化
對餐飲稍微了解的都知道,直營模式比加盟模式更健康,但為何國內餐飲最近這幾年,大多數都選擇加盟模式,而避開直營模式?背后的原因,就是缺乏系統工具情況下,無法實現管理協同,因此,如果能擁有一套量身定制的管理系統,一些頭部商家具備了由加盟模式為主,轉型為直營模式為主的條件,企業可以更健康。
(5)品牌的用戶基數
餐廳的每一張桌子,都是用戶的超級入口,對于門店數量眾多的餐飲頭部商家來說,每年到店消費的客流可能以千萬計,但因為缺乏系統性工具,導致這些客戶無法轉化為自身會員,白白流失掉了,如果頭部商家能構建一套自身的會員系統,將全國門店的會員“歸一”,那品牌將擁有上千萬消費過的用戶,這個用戶基數以前都白白的流失掉了!
基于上述原因,餐飲頭部品牌,在接下來時間里,必然要搭建自家的數智化團隊,構建自家的數智化工具,擁有自家的數字化資產,否則不管現在多么風光,都可能被淘汰,因為下一個階段的頭部商家,信息化系統和數智化工具,是企業標配!與自己愿不愿意無關,它是行業發展之必然。
02
自建小程序管理系統對頭部企業的風險點
當然,這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哪怕是頭部商家,要完全從零開始去自建餐飲小程序,也面臨很大的風險,踩坑概率非常高,這背后主要涉及到以下幾方面風險:
其一是認知層:現在部分餐飲品牌,已經有了數字化轉型的意識和認知,在店里也推出了掃碼點餐軟件,點餐時,會有意識的提醒消費者關注公眾號,但遺憾的是,公眾號上的人只能叫“粉絲”,而不能叫會員,因為會員有兩個硬性指標,就是:既可精準觸達,又能有效喚醒,參照這兩個指標,公眾號粉絲不達標!
其二是方法層:對打算自建小程序的商家來說,企業內部需要有人真正的懂餐飲的業務邏輯,能將餐飲的業務邏輯梳理清楚,否則再能干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如果寄希望于他們到店里來幫你梳理一線的業務邏輯,都會出問題,因此,需要評估企業有沒有一個精通餐飲業務邏輯的人,他需要準確無誤的輸出“方法”,沒有的話,千萬別組建互聯網團隊,否則會出大問題!
其三是資金層:恰如前面所言,信息化投入主要是人工成本,按照最小單位的信息化團隊配置,月最低開銷也要30~35萬,按照這個標準,年信息化投入大概在350~400萬之間,并且,一旦開始就不能停,需要伴隨企業發展一直投入,否則一旦停下來,或者換團隊,所有代碼都可能淪為垃圾,因此,品牌決策層需要做好這方面的財務預算。
其四是人才層:頭部商家擅長的可能是餐飲人才的招募,培訓和團隊組建,但是組建信息化團隊,人才類型完全不同,用管理餐飲的方式,去管理信息化團隊可能行不通,或者換個說法:真正優秀的互聯網技術人才,不會加入一個餐飲公司內部的小團隊,因為這涉及到他們的職業前途問題,其道理就好比頂尖大廚不會去路邊小店炒菜一樣!所以,可能面對即便是工資待遇優厚,也找不到合適人才的風險。
其五是執行層:信息化系統和工具確實很重要,但它對于企業的良性發展,無法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只能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也就是說,頭部品牌不要寄希望于開發一套信息化系統,就能立即讓企業變得很好,真正決定餐飲企業是否健康的,還是原有的餐飲管理團隊,系統和工具只能是執行中的輔助作用!所以即便是自建小程序,也不要忽略,最后的落地執行是需要餐飲從業者的能力匹配!
其六是發展層:餐飲行業在不停的往前迭代和發展,消費者也在不停的更新換代,這決定了身處其中的餐飲品牌,需要時刻保持與時俱進的自我迭代能力,而信息化系統,因為天生具有滯后性(開發需要時間周期),所以,頭部品牌自建信息化系統的話,需要有一定的業務前瞻性,能精準把握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的發展方向,然后對工具功能提前設計和布局,以滿足新的需求,否則,功能滯后性可能會成為隱患,嚴重影響到企業的靈活應變!
企業自建信息化系統,還有其他一些風險,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在行業整體轉型的趨勢下,小商家只能被動應對,而頭部商家想一直保持頭部優勢,那在轉型中的探索和試錯,就是無法回避的代價!
只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將試錯成本降到最低,將信息化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這就是考驗各個品牌實力的事情了!最后要提醒一點的是:
抄襲和模仿是餐飲行業的重疾,信息化投入上如果也走這條路,將讓風險翻倍,因此,奉勸各位頭部商家的信息化負責人,千萬不要組建一個團隊去模仿和抄襲別人的小程序,你能抄襲的只是表皮,無法觸及業務邏輯;
如果你自己可以搞定業務邏輯,那又何必去抄襲別人呢?毫不夸張的說,這背后有巨坑,一些著名的餐飲品牌在衰落過程中,面對無法阻擋的衰敗趨勢時,往往急病亂投醫,胡亂出招,其中就包括:開發一些完全沒用的互聯網工具。
比如一個全國知名的小吃品牌,重金招聘了一個人進來負責信息化,此人提出為企業自建一套信息化系統,說只需要3個人就可以完成,而且很簡單,品牌負責人恰好是我學員,來問我意見,我毫不客氣的說:
此人要么是騙子,要么是混子!就欺負她不懂信息化,大概率會打著自建的名義,去抄襲一個現成的小程序,最后的結局基本可以預判:丟一堆爛攤子給她!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