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店是開在一個中學旁邊,里面有三千多人,每天一放學,店門口熙熙攘攘全是學生,不過我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局面,就是學生光顧得特別少,占營業額5%不到。不得不說,這局面跟我預期的相差比較大。
不過我說的錯誤決定不是選址,因為這個店的位置有學生,也有我的目標顧客群體,學生不買,年輕女孩子會買。
錯就錯在,我試圖用同一種產品討好兩個完全不同的顧客群體。
為了討好學生群體,我當時做了兩個調整:一是做兩種產品規格,大份和小份。二是價格大幅降低,之前是10-20塊,小杯產品定價5-10塊。并且這對學生做了一大波活動。我以為這樣可以贏得學生們的芳心,不過事實證明了這種調整基本無效,活動過后,學生購買的比例只有小幅增加,基本可以無視。這是一次失敗的調整。
我的錯誤在哪里?錯就錯在簡單地認為學生購買我店里東西的障礙是價格和分量,其實最大的障礙是產品本身。年輕女孩子認可我的產品不代表學生也會喜歡。
為什么我后來一直倡導一種開店做生意的觀念:只做一部分人的生意,這個案例也更加堅定了我的這種想法。學生群體和成年年輕女性是兩個不同的群體,不僅僅是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對事物的認知和消費時的追求的目標的差距,十幾塊的東西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其實不構成什么的購買障礙,但是他們的消費品味還沒有上來,你跟他們談食材的來源,談健康,談生活品質是沒用的,他們更喜歡路邊地攤上的煎炸油膩辛辣的食物,不僅僅是因為價格便宜,更因為他們喜歡。
這個決策背后故事在社群里分享過,今天有位老板在看之前的分享的時候問我,如果重新選址,還會不會選址那個地方? 答案當時是肯定還會選擇那里,因為選址是多種因素不同權重總分80分的選擇,學生群體消費與否,并不在當時的決策因素里面。上面談到的錯誤決策,是因為我沒有堅持初心而已,算一次教訓。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