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式燉湯的方法
燉湯的方法有兩種:
1、不隔水的燉: 不隔水燉法是將原料在開水內燙去血污和腥膻氣味,再放人陶制的器皿內,加蔥、姜、酒等調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可掌握比原料的稍多一些,如一斤原料可加一斤半到二斤水),加蓋,直接放在火上蒸制。蒸制時,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泡沫,再移微火上燉至酥爛。燉煮的時間,可根據原料的性質而定,一般約二、三小時左右。
2、隔水燉法: 隔水燉法是將原料在沸水內燙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缽內,加蔥、姜、酒等調味品與湯汁,用紙封口,將缽放人水鍋內(鍋內的水需低于缽口,以滾沸水不浸人為度),蓋緊鍋蓋,不使漏氣,以旺火燒,使鍋內的水不斷滾沸,大約三小時左右即燉好。
這種燉法可使原料的鮮香味不易散失,制成的菜肴香鮮 味足,湯汁清澄。也有的把裝好原料的密封缽,放在沸滾的蒸籠上蒸燉的,其效果與不隔水燉基本相同,但因蒸燉的溫度較高,必須掌握好蒸的時間,若蒸的時間不足,會使原料不熟和缺少香鮮味道;如蒸的時間過長,也會使原料過于熟爛和散失香鮮滋味。
粵式燉湯九大秘技
——廣東省廚委會會長歐錦和傳授
跟廣式老火靚湯不同,廣式燉湯的湯汁清澈,香味清幽,而且喝了以后也不會上火,所以更受廣大食客的喜愛。但是要真正做好一盅完美的靚湯并不容易,你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一些表面化的技術,而是更深層次的操作細節。
秘籍1:兩兩次焯水,一冷焯一熱焯
原料在烹調前一定要充分焯水,只有這樣燉好的湯才能不渾濁、不腥臭、湯汁清澈、香味濃郁。但是什么叫做充份焯水?很多廚師就不一定清楚了。
我走南闖北這些年,看到很多廚師在給原料焯水時,都是沸水下鍋,原料瞬間遇到高溫,表面的蛋白質快速凝固,所以血水根本無法流出,熬好的湯自然不會鮮美,也不夠清澈;也有些廚師采用冷水下鍋的方法焯原料,這樣也不對,因為加熱時間比較長,除了去掉了血水外,原料的鮮味也會流失在水中。
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鍋內放入涼水燒至30℃,將原料放入,中火加熱,待水溫達到90℃時撈出原料,充分清洗,這就完成了第一次焯水。再取鍋注入沸水,第二次下入原料,繼續加熱至無血沫產生,撈出原料,這就完成了整個的焯水過程。從中你可以發現,我們采用了兩次焯水的方法,第一次是冷水下鍋,第二次是沸水下鍋,這樣我們才可以將原料內部75%的血水焯掉。
秘技2:沸湯熱肉
很多廚師在燉湯時,都是將原料放入燉盅內,倒入冷的礦泉水,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礦泉水加調料一起燒沸,然后跟焯水后熱氣騰騰的肉一起放入燉盅內,入足氣的蒸箱內蒸制。
為什么水要燒沸?
前面已經提到了,經過兩次焯水后,原料內部仍存有25%的血水,如果冷水加熱,那么隨著溫度的升高,原料內部的血水還會繼續流出,這也會導致燉好的湯不清澈,香味不夠濃郁。
另外,如果冷水加熱,等到湯汁達到沸點,至少需要35分鐘的時間,這也不利于節省能源。
秘技3:七分肉、三分骨 燉湯不是全部選擇瘦肉才叫好,一般我們會將肉和骨頭按照7:3的比例混合,肉主要增加湯汁的鮮味,而骨頭則可以增加湯的香味。
秘技4:陳皮、冰糖不可少 以前燉湯,我們只會加入鹽、姜片、白胡椒粒和酒,但是現在的原料品質和鮮香味已經大不如前了,所以我們在調味時就進行了改良,增加了冰糖和干的陳皮。
鹽中加糖能出鮮,這就是我們增加冰糖的原因,它的用量不需要太多,跟鹽的用量控制在1:1即可。
陳皮主要作為藥引來使用,同時還有化痰的功效。它的用量就更少了,一般10盅燉湯只需要加入半個干陳皮。
再要說的是胡椒和酒。胡椒一定要選擇顆粒而不能選擇粉末,因為胡椒的香味經過加熱很容易揮發掉,所以一定要選擇白胡椒粒才好。酒的作用是遮蓋異味,提升香味,一般控制在每盅湯加5克即可。
秘技5:黃酒配紅肉、米酒配白肉 這個原理跟老外做菜有些相似,一般如果你燉湯用的是豬瘦肉、牛肉,就要選擇黃酒;如果你烹調的是雞肉、海鮮原料等白肉,那么就要選擇廣東米酒。
秘技6:隔水燉湯5小時 以前,我們制作廣式靚湯有“煲三燉四”的說法,即老火煲湯一般控制在3小時,隔水燉湯一般要控制在4小時。但是,現在的原料纖維都比以前要粗一些,如果按照以前的時間要求,恐怕原料的鮮味釋放不夠充分,所以現在我們又有了新的說法,即“煲四燉五”。
秘技7:快捷湯不可取 燉湯需要的時間非常久,為了能夠快速成湯,很多“聰明”的師傅可以說是用盡新招。現在,不少師傅都是提前吊制一款萬用湯,客人一點菜,再按照原料成分配比好,加入萬用湯,隔水燉制十幾二十分鐘就可上桌。 對于這種做法,我只能說不可取,因為原料的味道是需要長時間加熱才能釋放充分的,所以,用萬用湯制作的燉湯違背了廣式燉湯的原則,是不值得推薦的。
秘技8:玉扣紙密封 原料在隔水燉之前,一定要充分密封,這其中,對于密封紙的要求也很高。我們廣東人喜歡用玉扣紙,這種紙的纖維比較粗,但是密封效果卻非常好,在書畫市場可以買到。
一般,大家都會選擇用保鮮膜來密封,但是保鮮膜都是塑料制成的,經過長時間的加熱后,本身會釋放出很多不良的物質,所以不建議大家采用。
秘技9:配備專用蒸柜 燉湯最怕的是跑氣,有些酒店在制作燉湯時,都是跟其它的蒸菜放在一起加熱,所以蒸箱總是要開來開去的,這都會影響到燉湯的品質。因此,建議大家用專用蒸箱來制作燉湯,盡量減少熱氣的散失。
冬瓜薏米荷葉燉豬肚(10位量)
原料:
帶皮冬瓜1250克,豬肚(重約1200克),豬瘦肉250克,豬排骨200克,鮮荷葉1大張,薏米100克。
調料:
A料(鹽、冰糖各30克,黃酒50克,陳皮半塊,姜片10片,白胡椒20粒)
面粉、白醋各50克。
初加工:
1、帶皮冬瓜洗凈,不去皮切成大小均勻的塊;荷葉切成10片。
2、豬肚略微清洗,加入面粉、白醋反復搓揉,去掉雜質和油脂,再次清洗,切成大小均勻的塊,放入30℃的水中,中火加熱至水溫達到90℃,撈出豬肚,沖洗干凈。
3、豬排骨、豬瘦肉分別切成大小均勻的10塊,分別放入30℃的水中,中火加熱至水溫達到90℃,撈出原料,沖洗干凈。鍋內放入沸水,再分別放入排骨、豬瘦肉,大火焯水至無血沫,撈出再次洗凈。
4、趁熱將處理后的原料分別放入10個小燉盅內,再將冬瓜、荷葉、薏米放入。
熱處理:
礦泉水3千克放入鍋內燒開,下入A料調味,出鍋澆在10個小盅內,分別用肉蔻紙密封兩層,蓋上沙煲的蓋子,放在不銹鋼托盤內,托盤中再倒入沸水,入蒸箱足氣蒸5小時,取出即可。
花旗參紅棗瘦肉排骨燉黑魚(10位量)
原料:
黑魚1條(凈重750克),雞爪12個,豬排骨150克,豬瘦肉250克,去核小紅棗40顆,花旗參片20克。
調料:
A料(鹽、冰糖各20克,米酒30克,姜片20片,白胡椒20粒),色拉油50克。
初加工:
1、豬排骨、豬瘦肉分別切成大小均勻的10塊,分別放入30℃的水中,中火加熱至水溫達到90℃,撈出原料,沖洗干凈。鍋內放入沸水,再分別放入排骨、豬瘦肉,大火焯水至無血沫,撈出再次洗凈;雞爪采用同樣的方法二次焯水。
2、黑魚宰殺制凈,洗凈用干毛巾擦干水分。
3、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整條黑魚,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取出后焯水,去掉多余的油分。
熱處理:
礦泉水3千克放入大沙煲內燒開,下入A料調味,放入所有的原料,用肉蔻紙密封兩層,蓋上沙煲的蓋子,放在不銹鋼托盤內,托盤中再倒入沸水,入蒸箱足氣蒸5小時,取出后上桌,再給客人分湯。
6款滋潤燉湯
——味Fusion創意廚房創始人錢以斌大師提供
何首烏牡蠣燉肉排
原料:
豬肉排150克,淡菜50克,制何首烏5克,姜2片,黃酒10克,精鹽4克、清湯200毫升。
1、淡菜是海蚌的一種,又名貽貝,煮熟去殼曬干而成,因煮制時沒有加鹽,故稱淡菜。淡菜味道極鮮,營養也很豐富,它所含蛋白質、碘、鈣和鐵都比較多,但所含脂肪很少。產于浙江、福建、山東、遼寧等省沿海。以身干、色鮮,肉肥者為佳。淡菜肉常附帶寄生蟲,泡軟后,須洗凈。
首烏黑豆燉豬蹄
原料:
首烏5克,黑豆25克,豬蹄250克,姜3片,黃酒4克,高湯400毫升,雞精 2克,精鹽3克。
1、豬蹄買回來時,毛比較多,須細心將毛處理掉,多采用火燒或用剃須刀來剃掉。
適合人群:
營養豐富,適合老年人及體弱血虛者食用,尤其適用于產后血虛體弱、乳汁不足的婦女。
沙苑子燉鵝肝
原料:
制法:
1、吃鵝肝可以配白葡萄酒,不宜選擇紅葡萄酒。
三七枸杞燉老母雞
原料:
制法:
丹參燉甲魚
原料:
制法:
1、時下盛行的生甲魚和膽汁配酒,會引起中毒。
柏子仁燉豬心
原料:
制法:
1、柏子仁易走油變化,不宜曝曬,置陰涼干燥處,防熱,防蛀。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特別關照:
此湯膽固醇較高。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
可點擊下面名片翻閱
并加關注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