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5
期
“群虎出山” 頭部餐飲兇猛布局全國 4月15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的新品發布會上,巴奴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宣布:2021年,巴奴的直營店數量即將突破百家,同時開啟華南市場,進軍廣州深圳等地,“加速布局全國市場!”。 正在布局全國市場的,并非僅僅巴奴一家。4月9日,位于五道口購物中心的老鄉雞北京首店試營業。據媒體報道,老鄉雞北京旗艦店計劃在今年6月開業,首批會在北京開5家直營店,屆時老鄉雞也將正式宣布進入北京市場。 作為發源于安徽的頭部餐飲品牌,老鄉雞最近兩年開啟了全國擴張之路。去年疫情期間,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對外宣稱加速全國市場的布局,要在“2020年內把餐廳開到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去”。上海門店早在2020年落地,目前上海已布局門店30多家;今年1月,深圳、杭州和揚州三地老鄉雞同時首店開業。 經常被業內與老鄉雞對標的另一中式快餐品牌:鄉村基,全國化擴張之路似乎更為兇猛:目前在重慶、四川、貴州、陜西、云南、湖北、湖南、上海等地開出了超過1000家直營餐廳(包括鄉村基和大米先生兩個品牌),成為中式快餐首個擁有超千家直營門店的餐飲品牌。 創立于2012年的和府撈面,可謂是餐飲界的“新秀”,但全國擴張勢頭不輸“前輩”:2019年,和府撈面宣稱將投資4億人民幣,用于全國200家門店的布局。據稱:2020年和府撈面的總門店已超過300家,2021年計劃開出200家門店。 群虎出山,一時間,原先一直在區域盤踞的中式快餐品牌,近兩年突然加快全國布局,南征北戰,東討西征,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門店,來勢洶洶。 深思熟慮還是資本催肥? 區域龍頭品牌近兩年悄然布局全國、跑馬圈地,并非偶然。內參君認為有兩個直接的原因: 1.區域龍頭深耕細作多年,具備全國擴張的基本能力。 目前擴張兇猛的這些區域龍頭,從創立到現在,大部分都有20年左右,屬于餐飲界“老兵”,在區域市場深耕細作,也歷經浮浮沉沉,無論是從產品、管理、運營到供應鏈,都相對比較完善。 比如說鄉村基,成立于1996年,中間歷經美國上市、退市,從鄉村基到大米先生,門店也在不斷迭代;比如說老鄉雞,盤踞安徽多年,全國1000多家門店中一半左右位于大本營安徽,其產品、門店運營等方面已經非常有經驗了。 產品和運營即使不成熟,但由于品牌強力的強大勢能,也會考慮全國擴張,如文和友。以在長沙門店的餐飲行業的排號記錄(五一期間單日放號1.6萬個,十一期間放出桌號超2萬)一戰成名,奠定了江湖地位。在強大的品牌作用下,文和友走出長沙,謀劃全國布局。 無論是基于運營成熟的角度,還是基于品牌勢能的考慮,區域餐飲品牌走向全國,首先是認為自身具備全國化的“基本功”,因此要抓住時代給予的機遇,快速實現擴張。 2.這些品牌大部分都進行過融資,資本也是品牌擴張的背后動力。 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這些區域餐飲品牌,都在近期進行過融資。在融資的同時都會宣布:要進行全國擴張。 如老鄉雞在2018年融資2億元。在當時發布會上,老鄉雞集團總經理束小龍就表示:計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使老鄉雞的直營店突破1600家,其中,安徽為600家,江蘇、湖北分別是500家。 鄉村基的融資歷程較長,早在2007年,鄉村基就接受了紅杉資本2千萬美元的投資,后去美國上市,不久私有化回來,回來后鄉村基繼續苦練內功,并于2020年再次獲得紅杉資本數億元的融資。鄉村基對外表示:在完成融資后,“公司會繼續擴大門店規模,并在上游供應鏈及信息化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和府撈面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一直是資本市場熱捧的“寵兒”,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都進行過融資。和府撈面一邊融資,一遍在全國范圍擴大不斷開店。 到底是資本投入后,促使區域品牌擴大規模?還是因為品牌要擴大規模,才接受了資本的投入?這個問題很難分清,但據資本業內人士介紹,一般餐飲品牌向資本展示未來發展戰略時,門店擴張計劃必不可少,因為資本看重的是未來的增長能力,門店規模是最簡單也是最好計算的一個指標。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資本介入,客觀上會促使企業進行擴張,可以理解為企業借助資本的力量“插上騰飛的翅膀”,或者是資本對餐飲企業進行“催肥”。 大趨勢下的時代機遇 但對于區域強勢品牌全國擴張這一行為,需要放到更為廣闊的行業發展趨勢中來考量。 第一個趨勢是:中國餐飲連鎖化率不斷提升,且空間強大。 《中國餐飲報告2021》顯示,2018—2020年,中國餐飲連鎖門店占整個餐飲大盤門店數的比例逐年提升,餐飲連鎖化率從2018年的12%,提升到2019年的13%,至2020年年底,繼續提升至15%。 隨著連鎖化率的提升,我們可以預計:最近幾年,千家門店以上規模的大型連鎖餐企將越來越多,萬家連鎖店的超級企業也將陸續出現。中國餐飲業走向品牌化、連鎖化的發展趨勢已經日漸明朗。 而且疫情之后,餐飲頭部品牌越來越強,連鎖化進程越來越快,小品牌卻在加速淘汰。大型的連鎖餐飲企業都在跑馬圈地,它們大批量地吸納著“夫妻老婆店”退出市場后留出的空位。這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 第二個趨勢是:中式快餐崛起的時代機遇 在快餐這個賽道上,西式快餐全國化布局已經完成了,如肯德基、麥當勞、華萊士。肯德基在全國有近7000家門店,麥當勞3000多家,華萊士有13000家左右。西式快餐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三線城市,市場基本飽和,只有依靠不斷地“下沉”來實現市場規模增加。 但中式快餐領域目前還沒有形成全國性龍頭品牌。早期真功夫、吉野家、大娘水餃、味千拉面等中式快餐品牌發展速度很快,一度形成“群雄爭霸”局面,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品牌近些年的發展并不理想,目前中式快餐超過1000家門店的寥寥無幾。 但中式快餐的消費市場巨大,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白領階層”,中式快餐的消費群體一直在擴大,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下沉市場,市場空間已經存在,這個市場不應該只是西式快餐的天下,中式快餐也可以大有作為。 “跑馬圈地”背后的挑戰 但區域餐飲品牌全國化,仍然會面臨很多挑戰。 首先是管理問題:比如說門店能否保持外在形象、動線設計統一有序?這其實需要一個強大的工程部門做支撐。顧客服務能否保持保持統一標準?這其實更多是依托企業的培訓能力。后廚管理能否保證菜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這其實依賴于品控部門;加盟商管理問題,能否妥善處理品牌與加盟店的關系?這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加盟管理團隊…… 但這些問題相對挑戰較小,因為區域連鎖餐飲都有一定體量的門店,這些問題早就遇到了,也應該已經解決了。 最大的問題是其實是供應鏈。 以老鄉雞為例,據媒體報道,前期老鄉雞在上海門店的產品,都是由總部統一發貨,通過第三方物流配送到門店。但一旦全國布局后,這種模式很難復制,因為如此高的成本必定會消減門店的利潤,因此必須建立區域性的供應鏈中心,即分倉,或者分區域建立自己的中央工廠。 內參君估計:目前以北京為例,老鄉雞前6家門店一定是虧損的,因為食材大部分都通過總部發貨,老鄉雞需要迅速地在北京開夠一定數量的門店,因為當門店到達一定數量后,才能建立分倉或者謀劃中央工廠,否則這個虧損就會越來越大。 目前區域品牌全國布局,都需要加強供應鏈建設,但采購、分揀、倉儲、物流等各環節的建設成本高、難度大,對于企業的資金和運營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戰。所以鄉村基拿到投資后,很大一部分要花到供應鏈的建設上來。 門店的供應鏈建設無非兩種模式:分倉和中央工廠。所謂分倉是根據區域不同,建立一個集散中心,由上游供應鏈廠家定期將門店所需的產品送貨到分倉,然后每日由分倉配送到門店,目前大部分西式快餐采取這種模式;還有一種模式是自建中央工廠,核心的食材在中央工廠加工,然后其他非核心的、季節性的蔬菜等產品由第三方配送到門店,像南城香就是這種模式。 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分倉節約成本,但中式快餐都有較為核心的“拳頭”產品,核心產品由總部發貨,配送周期長,影響產品品質和口感;中央工廠能夠及時加工、及時發貨,保持核心產品的新鮮度,但中央工廠屬于重資產模式,前期的投入會比較大,后期管理幅度過長,會造成前端門店盈利,后端供應鏈虧損的情況發生。 但既然要邁出這一步,就必須面對和解決這些困難。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18842356756(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