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角巷終于拿到了商標,但類似的斗爭,從不曾停止

    23.12.2019



    導讀鹿角巷因山寨錯過了新茶飲最美好的時光,藍瓶咖啡可不想重蹈覆轍。

    導語

    本文2362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鹿角巷終于“名正言順”了

    最近,鹿角巷大陸品牌總經理譚力發了一則朋友圈,說:“太累了,這兩年!

    附圖是一張商標注冊證——一直以來,被山寨困擾的茶飲品牌鹿角巷,終于拿到了第43類商標注冊證。

    2013年,鹿角巷在中國臺灣成立,在短短幾年之間拓展至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地,進入內地之前,就已經具備網紅品牌潛質。

    2017年,新茶飲行業在中國大陸迅速崛起,喜茶、奈雪の茶等多個品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按理說,原本就具備一定人氣的鹿角巷并不會混得很差才對,但問題就出在商標注冊上。
    鹿角巷創始人邱茂庭嚴重低估了大陸商標商標注冊的時間流程,只給這個環節留了一個月時間。
    2017年9月,鹿角巷在上海開設內地首店,門店一度排隊2小時以上,吸引各大網紅紛紛打卡,毫無意外地也引來了眾多山寨店。
    邱茂庭曾無奈地提到:“現在鹿角巷7千家,都不是我家。
    天眼查顯示,從首次申請注冊該商標的2017年8月1日計算,到拿到商標,鹿角巷共經歷了2年零4個月13天。
    2017年8月1日,鹿角巷首次申請被駁回,駁回理由是“存在近似商標”,他們緊接著提出異議。但與此同時,大批商標搶注密集出現。
    “我們的商標第一次被駁回后,短時間內,有2000多個公司、個人密集申請了5000多個鹿角巷的商標,這變成了一個現象級的集體搶注事件。”鹿角巷聯合創始人王政揚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到。
    而這之后,鹿角巷又多次申請,申請收文的次數多達15次,同時與多家山寨品牌對薄公堂,直到2019年6月18號,才進入商標異議申請階段。
    經過兩年多的拉扯,正牌鹿角巷終于拿下了43類商標的注冊權,但它顯然已經錯過了奶茶業大爆炸式發展的最好時光。
    02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總在重復上演
    最近,日本京都茶行協會(京都府協同組合)找上了國會議員,希望政府能夠幫幫他們。
    具體幫什么?
    丸久小山園的小山元也常務表示,是幫忙打擊中國境內廣泛的山寨宇治抹茶品牌。
    原來,抹茶這一食材憑借著其獨特的口感和味道,在全世界范圍內都頗為流行,其中又以日本宇治市的抹茶最為出名。
    丸久小山園是宇治當地最著名的、代表性的抹茶品牌之一,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
    也正是因此,國內一些商家覺得有利可圖,打著宇治抹茶的名號,大量生產山寨產品。

    ▲正版宇治抹茶(左)與山寨版宇治抹茶(右)

    根據丸久小山園的調查,這些山寨貨大概是3年前就出現了,只不過最近賣到中國國外市場的行為越來越猖獗,已經嚴重損害丸久小山園在國際上的商譽。
    通過日本媒體的估算,中國山寨抹茶已經造成了超過3億日元的損失,這也是為什么京都茶行協會要尋求政府幫助的原因。

    同樣備受山寨困擾的日本品牌,還有無印良品。

    最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身判決。
    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時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余萬元。
    無印良品成立于1980年的日本,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而在此之前,有一家中國公司拼命注冊無印良品24類(床品、毛巾、棉等)的商標,并轉讓給了另一家國內公司:棉田(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
    這也就是雙方斗爭的起點。
    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后,對棉田進行“惡意搶注商標”的申訴。
    但令其沒想到的是,這場申訴前后拉鋸了11年,到最后,以無印良品的訴求被駁回而告一段落。
    申訴被駁回以后,無印良品只得接受現實,在國內一直盡量避免被棉田注冊的24類商品中出現自己的名字「無印良品」。
    但沒想到,上海分公司的一個小失誤,讓無印良品多年的謹慎付諸東流——在制作24類商品吊牌的時候,沒有徹底去除「無印良品」四個字。
    中國版無印良品抓住了這個小漏洞,反過來將正主告上法庭,認為其行為構成侵權。
    之后的結果就是,日本正牌“無印良品”輸給了中國山寨企業。
    不僅要賠款,還要在官網上掛聲明向山寨店道歉。
    ▲無印良品發布的聲明
    03
    合作能否終結品牌之爭?
    同樣的事件正在美國精品咖啡品牌“藍瓶”(Blue Bottle)身上重演。
    2000年,藍瓶咖啡在美國奧克蘭開了第一家店,高顏值的個性設計以及優良的產品,讓其在社交網絡上迅速火了起來,甚至被網友賦予咖啡界“蘋果”的美稱。
    藍瓶咖啡主要分布在美國和日本東京,2017年9月,雀巢以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藍瓶咖啡68%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消費者對咖啡需求量的不斷提升,藍瓶咖啡也有意來中國大陸分一杯羹,然而事實卻并不容易,因為中國大陸已經有了一家“藍樽咖啡”。
    2008年,廣州向天果成立,旗下擁有藍樽、BLUE BOTTLE COFFEE等多個相關商標,最早的注冊時間為2012年9月7日。
    這無疑是擋在藍瓶咖啡進駐中國大陸的一座高山。
    為了蕩平阻礙,美國藍瓶咖啡向商標評審委申訴,他們認為廣州向天果“搶注并使用”眾多“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圖形”等圖標,并在經營中聲稱其品牌來自美國,引人誤以為其經營與藍瓶咖啡有關,申請撤銷“藍樽THE BLUE BOTTLE”等相關商標。
    不過,商標評審委并沒有支持藍瓶咖啡的訴求。
    這之后,藍瓶咖啡一紙訴狀將藍樽咖啡告上最高人民法院。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藍瓶咖啡的上訴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藍瓶咖啡并沒有放棄,先后起訴了商標評審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但最終都被駁回。
    眼看著中國咖啡市場,尤其是精品咖啡有著大好的前景,但卻是櫥窗里的蛋糕,看得見摸不著,藍瓶咖啡包括其背后的雀巢都很著急。

    ▲藍瓶咖啡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外來品牌也并不一定非要和國內“山寨”品牌打個你死我活,若是像藍瓶咖啡這樣,相關訴訟一直未獲得支持的話,與廣州向天果合作或以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也不是不可以。
    此前就有過國外企業選擇以收購或合作的模式進入中國市場:可口可樂收購嶗山可樂、百事可樂收購北冰洋等。
    在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中,就曾有類似的情節:當主角成立的教育機構被指,教材侵犯美國美國普林斯出版社版權時,雙方通過交流,最終并沒有選擇互相攻擊,而是走上了合作之路。
    在商言商,山寨固然可恥,但凡事都有正反面,有時候,正是山寨品牌幫助“正牌”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而洋品牌的入駐,也在不斷攪動國內市場,造成鯰魚效應,迫使我們能催生出更多有創新精神的優質品牌。


    你如何看待國內企業山寨國外品牌的行為?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讀sir

    素材參考:
    36氪《焦點分析|鹿角巷打假案塵埃落定,可惜奶茶店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
    界面新聞《申訴再被駁回,藍瓶咖啡入華路坎坷》
    和風日本留學《山寨抹茶在中國泛濫,日本人:業界都深感危機!》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點這里!點這里!點這里!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022.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2月23日 20:15
    下一篇 2019年12月23日 20: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