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生活從吃開始,讓生命更長久!

      食學的目的是兩個健康,即人的健康和地球生態的健康。


      ——食學學科體系奠基人、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


      


     他,是一個農民,是一名教師,是一個廚師,也是一名媒體人,更是一位學者。作為食學學科體系奠基人、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集多種角色于一身,仿佛美食電影中的老戲骨一樣,在各種角色的穿插變換中游刃有余。他一路瀟灑走來,每一步都堅定而又有力。


      20多年前,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他就開始關注食物與人類的關系。多年的沉淀與累積,讓他創造了許多輝煌。1992年率團參加第一屆世界中國烹飪大賽,獲得7枚金牌;1993年創辦東方美食學院,從事飲食教育和飲食研究工作,編輯出版了多部專業系列教材;2000年代表國家赴德國參加第20屆世界奧林匹克烹飪大賽,獲優異獎;2001年創辦東方美食國際大獎賽,每兩年舉辦一次,推動中國廚藝與世界的交流,目前已經有34個國家參與;2009年創建紅廚帽餐廳評價體系,以食學體系為基礎,旨在傳承中華烹飪藝術,樹立行業榜樣,為餐飲人提供學習交流指南;2012年創辦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重點開展食學學科體系建設研究;2013年出版《食學概論》,提出人類食學學科體系基本框架,接著又創辦了《食學研究》雜志,為食學學科理論基礎的奠定貢獻力量;2019年2月,新著《食學》首發式在日本東京舉辦,首次代表全人類提出了“世界食學十大問題”。


    《食學》首發式在日本東京舉辦


      食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與每一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官員日本國外務委員長中山泰秀


      回顧劉院長的職業生涯,他從未離開“食”這個行業。經過多年的不懈探索與研究,他將海量的碎片化信息重新整合歸納,發現了新規律和新空白,從而構建了食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框架,并提出食學是研究人與食物之間相互關系與規律的學科。歐盟食品安全委員會首任主席帕特里克?華爾(PatrickWall)訪問東方美食研究院時充分肯定了劉院長的食學學科體系研究。


      劉院長寬容溫厚,談吐舉止優雅,頗具儒家風范,每每與其交流,都有一種舒適自在的感覺。他言必有物,總是讓人受益良多,這次會面也不例外。在時間的多次碰撞后,我們如愿見到了他。春日暖洋洋的午后,大家聚在一起喝下午茶,在裊裊上升的水蒸氣中,聽劉院長不疾不徐地娓娓道來。他直言更喜歡理論研究,認為如何吃得健康不僅僅是個科學問題,更是一項因人而異的藝術,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年齡,對不同的食物,需求是不一樣的。他的這個觀點,連蘋果CEO蒂姆?庫克也深表贊同:劉廣偉先生的食學體系給素食也找到了科學的位置。


    劉廣偉先生(左二)與中山泰秀先生(左三)合影

      他口中述說著有關食物的一切,在他的描述下,天南海北的食物都是生動的,都是充滿魅力的。食物迅速拉近著我們之間的距離,讓我們瞬間像老朋友一樣熟絡起來。他認真地說:“《食學》是食物的大體系。”停頓了一下,他補充道:“人人需食,天天需食,食皆同源,食皆求壽,食皆求嗣。”簡簡單單的20個字,在空氣中來回舞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劉院長不僅道出了食物與人類的關系,而且道出了食物對人類歷史發展的絕對重要性。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17項主要目標中,有12項與食物高度相關,分屬于劉廣偉先生食學體系中食物生產、食物利用和食為秩序三部分,這簡直是機緣,更是必然。


      ——聯合國負責經濟與社會事務的前副秘書長吳紅波


      聽過劉院長字正腔圓地吐露出這些簡單卻耐人尋味的話語,我琢磨,食學真是一門包羅萬象的龐大學科,它與生理學、哲學、邏輯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教育學、倫理學、動物學、醫學、美學,等等,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按照這個思路仔細分析,《食學》這本書秉承了理論著述及新聞專業主義寫作的原則和方法,劉院長對所見所聞及由此提煉出的觀點的描述是既準確又生動。


      先講準確,劉院長善于用最簡單的語言,把關于食學的方方面面概括出來。比如他提出的“食界三角”“食學三角”“食學3-30體系”,首次把人類海量、碎片化的食事認知結合在一起進行分類和梳理,由此構建出一整套體系。比如他提出食物習俗分為良俗和丑俗,過去只講良俗,對丑俗批判不夠。食丑俗主要包括食物浪費、獵奇、不潔、奢侈、迷信五種。再比如,他認為食母系統的單位產能是有限的,對食物生長周期的壓縮也是有限的,且當今食母系統的產能和食物成長周期都已接近“天花板”,隨著人口爆炸,食物將成為人類必需的奢侈品。這與我們以前熟知的恩格爾法則是背道而馳的。諸如此類,書中金句比比皆是,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應從中國人的身份中抽離出來,站在一個全人類更高的位置上,重新審視腦海中很多固有觀念,探尋新的答案。


    劉廣偉先生接受日本媒體采訪


      再說生動,《食學》這本書擺脫了舊有的知識框架,既有自己的體系,又有對這個體系闡述的技巧。如食學進食坐標,借助數學概念設計了坐標軸,由2條坐標線、4組關系、1個食順序、1個食交點組成,準確表達了人體、食物和進食的關系。如食學健康表盤,利用人們常見的鐘表形狀,在整點位置嵌入科學進食的12個維度,并用表針把其分隔成首選類、次選類、關注類三部分,為人類找到健康長壽的科學進食根本方法。如AEW禮儀(食前禮儀),用可愛的卡通形象圖文并茂地傳達出敬語和手勢的重要性,呼吁人們正視食物未來的稀缺性。……劉院長把晦澀難懂的文字不斷進行加工,用嚴謹清晰的熨斗把它們熨燙得服服帖帖,將文字中生動的一面原原本本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劉廣偉先生(右)與日本外務省G20峰會事務局局長赤堀毅(左)先生合影


      健康長壽是科學也是藝術,“食學”這把神秘的鑰匙不在醫生手里,在每個人的手中。


      ——劉廣偉


      帶著劉院長語重心長的囑咐,懷著敬畏,我摩挲著具有重磅真絲細膩質感的藍色封面,手指微微顫抖;鄭重翻開這本飽含智慧與心血的著作,我竟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仿佛小學生面見大師一樣,聆聽大師的諄諄教導。這位大師既有理論的分析,又秉持科學的嚴謹,還經常出其不意地用一些風趣幽默的具體案例講解佐證,給人以啟迪的同時又讓人不失學習的樂趣,捧起書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食學》是劉院長歷經5年精雕細琢的一部長達32萬字的著作,并配有130余幅圖表,作者用周密的理論和翔實的數據向讀者證明食學并非一個束之高閣的理論,而是關系到世界上每一個人健康與長壽的學科,是關系到我們子孫后代幸福生活的學科。食學從最微觀到最宏觀,串起了最可感的個體肉身與最抽象的文化網絡,在看似普通的食學文化里,實則蘊含著一個宏大的世界。


      食學改變你我,食學改變世界。


    新書搶購



    小編推薦: 個人認為,這應該是每一位食物領域從業者都應該人手一本的食業指導書。 


    購買方式↓↓↓↓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訂購

    也可致電或微信小編13331083279(微信)



    看趨勢、站風口 3月份訂閱,驚喜多!


    訂閱

    方式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475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3月31日 17:21
    下一篇 2019年3月31日 20: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