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雖然給餐飲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同時也對餐飲企業的進化和創新起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我們更多的是希望餐飲企業們“痛定思痛”,畢竟,如果我們的準備更充分些,決策更果斷些,管理更穩健些,也許慘重的損失也會少一些。
對此,餐飲品牌策劃專家楊海巍深度分析了目前餐飲行業所面臨的幾大痛點以及餐飲業品牌應如何思考和應對?
希望餐飲老板們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01
“疫”考下的反思
?產業結構不完整
疫情嚴格考驗了餐飲企業的真正的軟實力,也可以說是內實力。
近年來,我們很多企業更多的關注于自身橫向的擴張,也就是規模的擴張、連鎖店面數量的擴張或者是營業額的增長。
卻忽略了資金儲備方面和整個產業的布局、資源結構、配置等方面,并沒有達到一個最優的狀態。
如果你面臨資金鏈的短缺,甚至是整個資源鏈的斷裂,就說明企業其實在發展過程中,軟實力和整個產業資源布局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 企業普遍缺乏應急與快速決策能力
疫情發生以后,有些企業可以快速出臺應急預案,應對疫情所帶來的變化,減少損失。而有些企業卻一直處于“待死狀態”,既沒有辦法,也沒有對策。
楊海巍認為:“應急能力不足的背后,是企業團隊能力缺乏的一種體現。”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人才都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對于現代企業來說,“青山”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企業的人才隊伍。
“家里沒有能人,外邊又沒有智庫”,也就造成了企業既沒有想法,也沒有辦法的窘境。
這次疫情對于餐飲企業的品牌力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而這次疫情實際上就是考驗了餐飲企業是否在消費者心里具有知名度和美譽度,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也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應對激烈的餐飲競爭,應對市場的嚴酷考驗。
02
線上線下兩條腿結合
“在疫情之前,尤其是最近這兩年,餐飲行業在互聯網沖擊下轉型,大家都思考著如何改變,如何去做一些升級轉型。而這次疫情則加速了餐飲業對這方面的思考。”
在這種環境下,很多銷售渠道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
不少餐飲企業都在探討線上線下的關系,在進行自身定位,是更偏重于線下的發展,還是偏重于進行一個線上的打造?那么在這次疫情之下,就很輕易地明白了這個事情。
數字化大趨勢逐漸滲透進人們生活,更有專家推斷人們當前獲取信息已有80%-90%來源于線上。
餐飲業可以通過線上點單付費,但是這之后是要進行線下體驗的,不管是外賣還是堂食的形式。
所以說任何一個商業場景、商業現象,在未來都離不開線上線下的結合。而這也是一個大勢所趨,深入的思考,如何在線上發力、怎樣打造自己新的傳播渠道、新的出口以及新的入口。
03
2020如何成功建立自己的品牌
上面我們提到了,這次疫情對于餐飲企業的品牌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在這種新的時期之下,我們企業如何成功建立自己的品牌?
這里楊海巍提到了以下5個要素。
? 品牌競爭力
品牌競爭力是品牌的長期戰略與短期定位之間的關系,塑造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具體體現在戰略規劃、市場研究、階段性的綜合定位等。
楊海巍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
如果我們想要10年時間,打造成中國海鮮餐廳第一品牌,如果去做?
? 品牌傳播力
比如抖音、快手、王者榮耀等,在疫情期間都創造了超強業績。而傳播力越強,變現力越強。
餐飲企業變現力靠什么?靠的是我們的店面、餐位。
? 品牌感染力
對于餐飲業,楊海巍指出感染力來自于品牌文化和企業文化。
? 品牌影響力
比如螞蟻金服的企業文化是“為世界帶來微小而美好的改變。”他們所做的公益活動螞蟻森林,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背后體現的是其帶給消費者正向的價值觀。
而餐飲企業如果想要打造自我品牌影響力,也應該做能體現企業價值觀相關聯的事,從而體現出企業的社會價值。如果我們的動作有了影響力,也會反推回來,會快速幫助我們成為知名品牌。
? 品牌創新力
我們都知道,產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到了產品的高峰期或者穩定期時,就要著手研究新的創新產品。
有創新的企業,就意味著有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是一個持續走上坡路的態勢。而又創新能力的企業,對于企業長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管疫情對我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是變化之下,商機無限。
疫情之后,消費者應該會回歸于理性,會對消費有一個重新的認識。餐飲企業也應當重新審視消費者的需求痛點。面對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去應對,這是每個餐飲企業目前值得思考的問題。
希望我們餐飲人通過疫情的洗禮,讓自己更加成熟穩健。
內容精選
內容精選
↓↓↓
點擊圖片 即可閱讀
編輯 | 是八角呀 霍東
合作交流/轉載 13331083197
圖片選自網絡,侵刪請聯系
2020年一帆風順,趕緊點個“在看”
2020年一帆風順,趕緊點個“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