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豬肉價格節節攀升,已突破歷史高點21元/公斤。
豬易數據顯示,8月18日全國生豬均價24.02元/公斤,周變動2.61元/公斤。
各區域豬價均出現大幅上漲,尤其是廣東、廣西豬源供應緊張地區,價格已超過27元/公斤。
從歷年豬肉價格的漲漲跌跌來看,從事餐飲的總是會受到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導致利潤一步步的被壓縮。
提升利潤需“另辟蹊徑”
當你的品牌規模小,或許一張銷存表就能滿足平日的進貨;但是當你的品牌足夠大,供應鏈是品牌餐飲企業遲早都要面對的坎。
目前,國內餐飲供應鏈主要包括產地源頭直供模式、批發市場自采模式、第三方專業服務模式等三種服務模式,但不論采取哪種服務模式,業界專家指出:餐飲原材料生產體系對供應服務的要求很高,餐飲企業都需要從源頭確保食材的標準化供應,從而實現菜品的“原汁原味”呈現。
一些走爆款單品的品牌餐飲企業,若要規模化復制,產品必須標準化,或是80%的產品做到標準化。
第一階段可能部分產品標準化,第二階段通過自建廚房或與供應鏈公司合作來實現。
都知道,自建中央廚房對大部分餐飲企業而言是不現實的,那么選擇將供應鏈外包給供應商就是明智的借力之舉,尤其是有能力提供優質低價的穩定貨源、標準化加工、冷鏈倉儲配送等的大型品牌供應鏈服務商。
它們的優勢何在?
總體來說,這類企業業務集中,集約共享資源,可削減各個環節的成本。
在采購環節產地直采,訂單式農業模式來滿足餐企需求,通過規模化運營降低成本,標準化生產把控食品安全。
中小企業的變革之道
一些中小型的餐飲企業也可以選擇與中小型凈菜企業的合作。實現“1+1大于2”的變革樣板。
這些凈菜企業,在人工切配的環節具有明顯優勢。
比如廣州的一家凈菜企業企業負責人介紹,“我們的專業師傅們對刀工的把控比普通的生產操作員更精細,即使是面對菜品精致度極為講究的粵式餐廳,也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精細的雕工形成了壁壘較高的核心優勢,很多比我們體量大的公司也沒有能力做到。”
畢竟,餐飲行業做的更久比做的更快要更重要。解決“后援”之憂才是堅實擴張的第一步。
(圖片來源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