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創始人聶云宸:喜茶會一直做年輕人市場嗎?


    最近,IDG資本合伙人連盟進行了一場和喜茶創始人聶云宸(neo)的對話。


    對話中,談到了產品、排隊、創新、品牌等各方面的話題,聶云宸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對喜茶品牌的構思。


    看看這個90后創始人的思考,能不能給你一些啟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IDG資本公眾號(ID:idg_capital)


    1

    “比完美味道更重要的,是更好的口感”

     

    連盟:對消費者來說,喜茶最重要的是什么?

     

    Neo:以產品為主的整體品牌。

     

    連盟:一個做科學實驗的人告訴我,他們給號稱很喜歡喝茶的人做“雙盲實驗”,也喝不出不同品種茶之間的區別。我現在每天喝兩杯喜茶,一杯芝士茶,一杯齋茶。喜茶有沒有研究過,到底消費者能不能辨別什么是好茶?

     

    Neo:我們從創業一開始就有研究這個問題。


    在開店前其實研究了大半年,但開店之后結合網上的反饋才發現,之前努力的方向完全是錯的。比如之前的調試過程是:今天喝感覺奶味重了,于是調淡一點;明天給另一個人喝,他又覺得太淡了。如此反復調,始終達不到理想的結果。

     

    直到后來,我看到一條網友評論,他的女朋友說喜茶(當時叫皇茶ROYALTEA)挺好喝的,但他覺得不行,因為喜茶沒有戀愛的味道。


     我當時是在睡覺前看到的評論,氣得睡不著覺,但后來仔細一想,他的話反倒給了我啟發。我一直在努力試圖調出完美的味道,但其實應該追求的是更好的口感。

     

    ▲思考一下口感和味道的差別


    每個人對味道的理解不一樣,比如上海人喜歡甜一點的,潮汕人喜歡咸一點的,湖南、四川喜歡辣的。


    但是口感卻是能達成共識的。比如提起麥當勞,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咸/甜,而是它的雞翅是外脆里嫩的。當我們說到法式布蕾,我們第一想到的并不是甜味,而是入口即化。

     

    連盟:所以你們怎么去優化口感?


    Neo:正因為對于口感全人類有一樣的認知,而且口感可以用好的材料和好的方法往極致越推越近。所以我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比如針對口感,是不是要用更好的原材料?或是更好的方法處理?或是采用更好的配方?而味道,我們甚至開放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比如標準糖度、少糖、少少糖,甚至還有人會選多糖。但我相信口感是可以有標準的。

     

    飲品口感不僅包括入口,回甘,添加一些有咬感的果肉也會產生影響。這些都是可以越做越精。


    喜茶里每種茶的口感是不一樣的,這是品類存在的意義,如果口感完全相似,我們會重新審視,把不必要的 sku 從菜單上去掉。


    比如波波茶最重要的部分是黑糖波波,這是水果茶無法取代的。我們重新上這款茶的原因,就是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一部分人,喜歡吃有咀嚼感的東西。

     

    年輕人喜歡好看、又有豐富口感的茶。但我始終相信,對產品來說味道是第一位的,味道里面口感很重要。年輕人無法被大道理說服,有人說他們喜歡追風,但現在的年輕人什么都吃過、見過,他們無法接受妥協與將就。我對年輕人很有信心。


    ▲喜茶桃桃茶、桃桃波波茶


    除了味道之外,其他方面我們也會兼顧。包括顏值,不止是包裝,還包括產品呈現的顏色。


    最近我們重新上了桃桃,本身桃子的顏色不夠好看,又容易氧化,所以我們添加了微量的紅心火龍果,使整體顏色呈現出更粉的樣子,但又不會影響整體的口感,因為火龍果味道的存在感不強。



    2

    “排隊是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制造的事件”

     

    連盟:外賣、小程序增加了喜茶購買的便利性,但也會拉低消費者對一杯茶的預期,這個如何平衡?

     

    Neo:排隊并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就像我們在公號里寫的那樣,#消滅排隊,我們是認真的#。首先排隊是個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制造的事件,這是共識

     

    我們回想上個世紀90年代麥當勞進中國時的排隊也很夸張,基本是開一家排一家。根本原因是品牌發展的早期,門店數量比較少,品牌勢能又比較強。所以前期我們只能把產品做好。


     ▲排隊與便利性之間的協調


    當然,我們看大眾點評的評分,比如北京兩家店即使在排長隊的體驗下,還是長期維持在四星半的水準(滿分是五分),說明我們的產品經受住了高預期的檢驗。


    反過來,這也督促我們必須把產品做得更好。“便利性”這方面我們一直在進一步提升,但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是根本所在。

     

    連盟:理想狀態是消費者多久能拿到喜茶?

     

    Neo:最理想是可以送上門,人們隨時隨地可以喝到。路過門店可以買到,不方便或者不想動就可以外賣。

     

    連盟:但好像去門店點了茶還是有一定的等待時間。

     

    Neo:我們現在通過“喜茶Go”小程序提前下單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下單后告知制作時間,消費者到店即可取。目前小程序已在絕大部分門店應用,非常受消費者青睞。


    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的產能能夠跟上,否則就是無效訂單,所以我們另一方面還是要不斷加密開店。



    3

    “創新的本質是提升”


    連盟:除了標準店,開HeyTea Black店、HeyTea Pink店對喜茶的意義是什么?

     

    Neo:黑金店、粉色店不是一種店型,這與星巴克手沖店、甄選店等不同店型有本質的區別。它止步于風格,因為喜茶本身是白灰配色,黑金店、粉色店增加了喜茶空間風格的多樣性。

     

    很多人也建議過喜茶做限定款,但我的想法是,如果足夠好就做到所有店,讓所有人都能喝到,如果不好我們就下架。


    但有一種情況是,一些難以標準化的產品,比如由于原材料的限制或者工藝的復雜性,這樣的產品或許更合適僅在某些店供應,做成限定款。

     

    連盟:為什么波波茶一度在喜茶menu上消失,如今又重出江湖?是因為外部競爭嗎?

     

    Neo:珍珠一直是一個大品類,早期我們賣得很多。后來下架是因為價格錨太低,市場上當時普遍賣的是六七塊錢,我們毛利壓很低也要賣12塊一杯,所以沒有競爭優勢,當時的消費者也接受不了。


    ▲變與不變之間的考量是什么?


    但現在情況變了,市場上開始有人賣20塊錢一杯的珍珠奶茶,消費者也能接受,說明整體價格錨已經提高。這樣我們就有信心可以持續做下去,因為能提供好的原材料,可以再創新。所以我們重新推出這款經典飲品。


    對同款產品我們也會進行迭代升級。比如桃桃,今年相比于去年做了不小提升,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消費者是認可的。去年我們第一次做桃桃,缺乏經驗,在改進的過程中桃子本身慢慢就過季了。今年桃桃再上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一年的經驗基礎和心得體會,而且在上市后還會根據市場反應快速調整。


    我們對產品的要求就是做到最好。有一些人定義創新是按照時間前后順序,認為后來者一定是抄襲,這就好像在說有人造出了車的四個輪子你就一定得繞過這一步。世界不需要重復造輪子,但這個世界永遠都需要更好的輪子。


    做產品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應該從本質上去提升產品。

     

    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兩件事,上市前的篩選和上市后的迭代。我們一年大概會研發100多款產品,最終面世的不到10款。這讓我們每一款產品的顧客好評率都不低于70%,并且差評里還有相當因素是因為排隊等待。

     


    4

    “喜茶只是從年輕人切入,最終是服務所有人”


    連盟:當時選擇做茶飲是偶然嗎?

     

    Neo:是理性的想法。我當時希望這門生意不要太依賴于人,可復制,有意義,能創造價值;同時還要可大可小,前景要大但起點要小,因為我當時的啟動資金不多。最后篩選出兩個方向,便利店和茶飲。便利店我覺得還是太重了,所以最后做了茶飲。

     

    另外,真正的品牌我覺得一定要有文化基礎沉淀,這樣的品類里才可能做出大品牌。


    ▲茶飲在中國存在文化原點


    連盟:這件事你準備做多少年?

     

    Neo:我會一直做下去。產品本身是我的興趣所在,并不是出于功利目的。應該說整件事里研發產品是我最大的興趣所在,即使是我一個人做產品也很開心。

      

    連盟:除了產品之外,喜茶在品牌打造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Neo產品和品牌是我們最重視的兩件事。喜茶的門店空間傳遞了品牌文化,公眾號內容和持續的跨界活動也是在強化品牌,最終為了強化一個抽離的品牌概念,就是“酷”。

     

    但酷是很虛的,所以我們又具象為“靈感”和“禪意”。靈感源自于茶自古以來的“功能性”,茶和酒是很多詩人、詞人等創作者用來激發靈感的,同時也是我們創業以來的一直堅持的事情——基于靈感做事。禪意也是類似的道理。


    連盟:所以茶最美好的部分是“靈感”和“禪意”嗎?

     

    Neo:這是我們將茶飲年輕化后的演繹,大的方向是讓茶變酷,這樣年輕人才會喜歡。我相信吸引年輕人第一次嘗試喜茶一定是因為酷,而不僅僅因為它是一杯茶。


    連盟:喜茶會一直做年輕人市場嗎?

     

    Neo我們只是從年輕人切入,最終是服務所有人。選年輕人是因為20-30歲的人消費觀正在形成,更低齡的人還狠多變,很容易就拋棄過去的自己,更高齡的消費觀已經形成,相對難改變。

     

    連盟:你所理解的,茶和咖啡的區別是什么?

     

    Neo:最基本的,茶和咖啡的文化基礎完全不同。茶來自于農業時代,咖啡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所以你看星巴克是工業風格,很金屬風。茶則比較樸素。


    咖啡和茶類似油畫和水墨畫之間的區別。咖啡整體比較規范,茶有時候卻很“飄”。咖啡重味道,而茶重香氣,包括嗅覺上的以及入口和回甘,茶的味道其實只有苦和澀。港式奶茶是受西方影響很深的產物,相當于把茶做出了咖啡的感覺,所以港式奶茶的味道相對統一。




    “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華東、華南賽區的比賽已經結束了。想參與的同學,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報名西南、華中賽區的比賽



    <<<點下面藍字,了解更多新茶飲大賽信息:

    50萬獎金,立頓冠名,湖南衛視支持:“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開賽在即!

    2018新茶飲大賽,參賽全攻略!

    華東區4強驚艷誕生!“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精彩圖記

    華南區4強誕生,評委一句話擊中行業痛點!| 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

    END

    內容管理

    統籌:咖sir | 編輯:政雨 | 視覺:JIRFEI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IDG資本公眾號


    商務合作(任一即可)

    微信1:mengmeng478469

    微信2:15038337010

    微信3:Taylor0802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07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27日 23:53
    下一篇 2018年6月28日 07:3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