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機場消費,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價格高”“壟斷”。78元一碗面條,59元一碗餛飩,28元一碗粥……機場的“天價”餐飲,一度令人望而卻步,引發乘客吐槽。
01
明星民眾集體吐槽
機場餐飲為何那么貴?
長期以來,國內機場消費“價高質差量少”,幾乎成為社會共識。
最典型的便是2015年的劉曉慶吐槽機場“天價面”事件,當時,劉曉慶在微博稱:“機場一碗面條78大洋!不是7.8元,是78元!平均每一根面條要3塊錢!”
此前,岳云鵬、黃曉明等也吐槽過機場吃飯貴。還記得去年馮小剛因為不滿機場餐飲發飆大罵嗎?圍觀群眾拍手稱快,越來越多的人表達了對機場“天價”餐飲的不滿。
蘭州機場回應,最貴的78元是套餐,由1碗牛肉面、1份牛肉、1個雞蛋、1份涼拌雞胗、1份涼拌時蔬組成,另贈送1杯清涼飲料。
同樣的商品,機場定價為什么“高人一等”?有專業人士認為造成機場餐飲價格高于市區店鋪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過去能夠坐飛機出行的人‘非富即貴’,這個群體對機場餐飲價格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強,機場餐飲價格高自此成為一種‘傳統’;
其次,隨著飛機逐漸成為大眾化出行方式,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開始搭乘飛機出行,對于價格的承受能力相對較低,機場餐飲價格問題開始顯現;
前兩點都屬于外因。內因則是過去航空業務收入是機場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今的各大機場則越來越傾向于依靠場地租賃、汽車停場費等非航收入,這也抬高了機場餐飲店的運營成本,進而抬高了價格。
當然還有其它因素:如機場往往距離市區比較遠,商品的運輸和保存成本更高;機場的人工成本也更高等等。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機場壟斷導致租金高。店鋪租金是餐飲經營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機場店尤其明顯,機場餐飲店的平均租金大約是市內餐飲店的2~3倍。
參考餐飲行業普遍的標準來說,店鋪租金占營收比在13%以下是合適的,但目前各大機場方店鋪租金占營收比在20%以上。
以深圳機場為例,2016年原AB航站樓可以為機場貢獻7000萬元租金,平均租金為900元/平方米/月,個別地段可以達到1500元。
假設一個200平方的面館,1個月的租金至少要18萬,再加上人工、原材料成本,小面館大概需要賣出4000碗50塊錢的牛肉面才不會虧損。
同時,機場商家還具有競爭不大、淘汰率不高的特點。機場所處位置一般較為偏僻,周遭往往沒有綜合商業區,商家一旦搶占先機,即使服務質量不好、價格昂貴,公眾也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
對于一些客觀因素,可以通過改進技術和管理等來減低成本,但是類似機場店鋪房租更高這樣的原因,完全可以加強引導,讓機場的建設和管理方扭轉經營思路,主動降低機場店鋪的招租價格。
實際上,引進更多商戶并降低機場租金,從而促使機場商家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實現讓利消費者,對于機場商戶和機場經營管理方來說,都不是件壞事。
02
“同城同質同價”
是機場餐飲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各地一直在采取相應措施降低機場餐飲價格。
比如,今年2月,廣州開始實施的《廣州市民用運輸機場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機場零售、餐飲等價格不得高于本市中心城區同一商標、商號、品牌或者同類商品、服務標注的價格;
3月15日起,深圳機場對航站樓內30多家商鋪的300款零售商品進行限價,要求做到與深圳市區便利門店價格保持一致,同時大力推進更多入駐品牌“同城同質同價”,打破旅客對于機場消費“貴”的印象。
據北京日報5月報道,首都機場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同質同價”的服務理念,并持續推進,已經做到新商鋪入場前就必須簽訂“同城同質同價”承諾書,并同意選定市內對標店面,從源頭上做到“同價”。
以首都機場巴黎貝甜店為例,其對標店為望京華聯店,80克的紅豆奶油包價格10元、160克的芝士酥價格15元……可以看出各類產品在兩家店都是相同的規格和價格。
而已投運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做到餐飲店面“同城同質同價”全覆蓋。
麥當勞、肯德基等國外快餐連鎖是最早進入機場的,一度引發了機場餐飲市場的“鯰魚效應”。
味千拉面緊隨其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海口、香港的機場分別設有分店,味千中國選擇在全球機場開店來實現業務扭轉。
真功夫、永和大王等中式快餐連鎖也憑借成本控制能力,在機場的價格比市區僅僅貴了幾塊錢,讓其它高價餐廳有了壓力,定價也不敢太夸張。
在南京祿口機場T2航站樓的一眾高價餐廳中,小楊生煎這個在市區中有口皆碑的品牌在這里標價依然實惠,四個生煎和一碗牛肉粉絲湯只要33元,成了許多旅客用餐首選。
而在臺灣,臺北桃園機場中開始引入便利店,店里賣的所有東西跟市區所有門店的價位沒差異,便利店里的一些盒裝定食、糕點飲料也就成了旅客填肚子的第一選擇。
但這些“鯰魚”的作用則是遵循市場經濟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直接決定商家的定價不能太過離譜。
銀川河東機場下調餐飲價格無疑是個利好信號,餐飲平價預示著機場轉型的開始,下調機場餐飲價格將會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旅客選擇乘坐航班出行,甚至還會帶來其他邊際收益。
價格降低了對經營戶并不見得是壞事。比如湖南長沙黃花機場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機場餐飲進入“平價時代”后,雖然降價了,但是營業額卻增長了。其中,2018年8月和9月,黃花機場營業額增加15.8%,其中餐飲交易筆數上升26.4%,營業額增加2%。
這是因為,機場消費價格市場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消費者才愿意在機場消費。如此,在薄利多銷的市場規律下,機場商家掙的錢不少反多,愿意到機場租店做生意的商家才能尋到更長遠的發展,機場同樣從中受益。
而“同城同質同價”模式符合市場公平原則,有利于改善機場后勤保障服務形象,降低旅客的餐飲費用,促進機場餐飲消費增長。
隨著航空業的發展,機場已成為超級流量的消費場所,機場管理方及機場商業體應該要意識到,客流量的增大會讓機場商業長期總成本變得更低,這是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
為解決機場高物價問題,2018年1月,國家民航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民航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推動機場餐飲‘同城同質同價’,發揮機場服務質量評估作用,創新機場特許經營管理模式,杜絕候機樓餐飲服務亂收費”。
“同城同質同價”是機場餐飲回歸服務型經濟的必由之路,也是機場餐飲市場化的選擇。
03
機場商業購物中心化
才是終極趨勢
從商業變革和消費升級的角度,未來機場餐飲的變化,或不僅僅體現在價格的更加親民上。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就提出,要促進商旅文體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支持線下經營實體加快新理念、新技術、新設計改造提升,向場景化、體驗式、互動性、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
縱觀全球,機場、港口、碼頭等地的餐飲服務,平價運營、注重體驗、滿足不同層次的餐飲消費需求都是一種大趨勢。
香港機場的餐飲很早就做到了同城同價,是因為機場里的餐飲商戶數量多,市場化競爭能夠為旅客提供不同檔次的餐飲服務。
新加坡、巴黎、英國、美國等地機場,消費價格總體水平比市區還便宜。例如在素有“法國的窗戶”之稱的巴黎戴高樂機場,候機樓內多家餐飲企業公平競爭、飲食價格穩定。
而一些國際機場已經開始進入“新型商業綜合體”的時代,機場成為了另一種集合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的商業綜合體。
如臺北桃園機場里就有凱蒂貓、中國茶藝、臺灣音樂、圖書館、藝術博物館等各種創造性主題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建有占地30000平方米的購物中心,內設168家商店、餐廳等供旅客選擇,機場商品價格做到了與市場接軌,實現了商家和消費者雙贏。
東京羽田機場的“江戶小路”將東京的江戶風情搬到了機場內,歌舞伎小屋、特產店和特色餐廳讓客人在機場也能體會到在東京漫步的感覺。
2017年蟬聯4次全球十佳機場榜單第一名的新加坡樟宜機場,更是有兩個24小時不間斷免費播放全球最新大片的電影院、屋頂泳池、有37個品種約1000只熱帶蝴蝶的蝴蝶花園。
例如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的奧特萊斯是國內第一家機場站前綜合體購物中心,也是國內首家位于機場的奧特萊斯,集購物、娛樂、餐飲功能于一體。
深圳 、福州等機場先后引入了大型商超門店,還大量引入社會餐飲如喜茶、陳鵬鵬、桃園眷村等,正在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也將打造成新型的城市綜合體。
中國各大機場正在轉變機場定位,未來機場將打造成城市的商業中心。
– END –
作者 | 冉博文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