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執行人在警車內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蕾文并攝
韓某大學期間不去上課,眾籌創辦咖啡廳失敗,賠了不少錢,被投資者訴至法院。
4月4日上午10點半,北京朝陽法院執行法官根據申請執行人提供的線索,在通州一小區樓下將23歲的韓某堵個正著。這次,法官是來找韓某履行2名申請執行人的執行案款總計4萬元。
記者了解到,2016年,眾籌項目推廣時,韓某還是一名剛入學的大學生。他和朋友通過各個大學的校友群進行宣傳,拉來80余名投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校生,總計眾籌到160萬元。
一年后,創業項目以失敗告終,韓某通過透支、借貸的方式償還了部分投資款。而選擇走訴訟程序解決的2名投資人一直沒有拿回錢。
法院判決,韓某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紅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紅淼公司)與這兩名投資人之間簽署的《出資協議》及《股權代持協議書》解除;紅淼公司全額退還投資款,并支付相應利息。
兩名投資人申請強制執行后,執行法官因聯系不到韓某本人便找到韓某就讀的北方工業大學,卻得知因韓某久不上課學校已對其作退學處理。
于是有了開頭那幕,法官說明來意后,韓某表示自己沒錢償還,自愿跟隨法官回法院接受處理。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2016年,年輕人眾籌創業著實火了一陣。剛剛考取北方工業大學的韓某成為創業大軍中的一員。韓某告訴記者,自從考上大學后他就沒上過一天學,“因為覺得沒意思,我就不是這塊料。”韓某還稱父母“比較開明”。
據韓某講,他以前在咖啡廳打工做過店長,自認為對咖啡廳的運營、管理比較了解,所以才有了眾籌創辦咖啡廳的想法。
2016年,他和朋友通過各個大學的校友群進行宣傳,拉來80余名投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校生,總計眾籌到160萬元,并分別以各自公司的名義和投資人簽訂了《出資協議》和《股權代持協議書》。
根據協議約定,咖啡廳選址應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近,名稱為“比逗-輕課咖啡廳”。至于咖啡廳到底開沒開成,兩名申請執行人和韓某的說法并不一致。
記者了解到,兩名申請執行人出資時還都是對外經貿大學的研究生,他們是在校友平臺上看到的這個眾籌項目,出于對校友的信任和對地緣的熟悉,二人簽訂了上述協議。
事后,他們才得知韓某并非自己學校的學生,該創業項目也是子虛烏有。但韓某卻表示,自己從未隱瞞過北方工業大學學生的真實身份。由于對外經貿大學附近沒有合適的店面,后來他將咖啡廳開在了五道口附近,由于是“接盤”,為了留住老客人便沿用了之前的店名,沒有更名。
“店面一年租金就120萬,開了一年交不起租金就關了。”韓某將失敗原因歸結為“能力不夠、經驗不足”。
創業失敗后,韓某自稱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陸續償還了近40名投資者50萬元,其中只有這兩名投資者將他告上了法院。其余賠償則由朋友的公司負責償還。“我們家也是普通家庭,公司已經破產了,我也不懂怎么走破產流程,現在每個月我還要償還一萬多的借貸。”韓某稱。
至記者發稿時,韓某已被帶回法院,正積極聯系親友籌錢還款。
-END-
主編丨陳青編輯丨馬聰
推薦閱讀
1 | 成都一火鍋店80萬年薪招網紅…… |
2 | 統一店招,“殯葬風”餐廳招牌惹熱議…… |
3 | 長沙一燒烤店2名員工疑似煤氣中毒死亡,剛上班一天,一個19歲,一個20歲 |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