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疫情期間,超9成門店停業。其中65.56%門店全部停業,25.38%門店僅剩幾家店堅持營業,全部在營業的僅有9.06%門店。在疫期營業門店統計中,一線城市占比最高,為36.67%,營業門店以購物中心店、社區街邊店為主。
沒有營業的主要原因:政策不允許是首要原因,擔心人員安全、沒有客流量也是影響營業的考慮因素。而在未營業的情況下,相比去年同期,65.86%門店幾乎零收入,19.34%門店下降50%~80%,合計占比85.2%。
預估疫期損失,80.36%門店損失在100萬以內。
進行交叉分析發現:門店數量、分布區域和預估損失,存在直接關系。開了1~10家的門店,93.6%損失在100萬以內,300家以上的門店,出現過億損失。
在縣城、鄉鎮,96.55%門店損失在100萬以內,在新一線、二線城市,19.63%門店損失在100~1000萬,為所有區域占比最高。
在對疫期的影響評定中,75.53%門店認為影響非常大,23.26的門店認為有影響但可控。
預估2020年第一季度關店情況,評定疫情長期影響發現:將關閉1~5家店的占48.64%,但表示會開新店的品牌也高達33.53%。
基于以上3種數據可以發現:疫情期間,茶飲店雖受到較大沖擊,但損失相對可控;也并未大程度打擊從業者信心,可能會出現門店調整,但市場總體呈相對樂觀狀態。在疫情對2020整年的長期影響預測上,門店最擔憂的依然是線下人流量難以快速恢復,占比72.21%;其次是帶來倒閉潮、現金流癱瘓等問題,分別占別68.58%、62.24%。
可以發現:疫情下,或將造成一批盈利能力差的茶飲門店倒閉,帶來閉店潮,但規模不會太大。對于連鎖門店影響相對較小,更易對小規模或獨立門店帶來沖擊。在采訪過程中,不同規模門店表示出和調查結果相類似觀點。在此次疫情影響下,行業會在一年內會發生大面積受損,預計每個品牌平均會較往年同比下降40%。但好在茶飲這幾年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布局比較全面,大家都會堅挺過去,不至于衰敗。茶飲行業在2020年一季度業績肯定是全面下滑,但這不意味著茶飲企業都會元氣大傷。面臨當前的嚴峻考驗,茶飲頭部品牌的盈利能力無疑會受損,但并不致命。而對沒有競爭力的品牌和新創立的品牌來說,才是真正地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在東北開店300多家的700CC創始人王者東表示:2020年上半年都不會很樂觀,感覺疫情過后,下半年會恢復正常,全年形勢并不樂觀,行業洗牌會出現明顯。短期會縮進投入,但行業長期趨勢繼續保持樂觀。我們有過千萬的損失,還好現金流充足。疫情過后,有品牌背書的商家我覺得影響應該不太大,當然下半年就是努力彌補上半年的虧損,今年利潤肯定打折扣。在采訪中,關于疫情的長期影響,多品牌表示:不會影響未來3年的決策,不會縮緊長期投入。本次的疫情會影響近半年的決策,3年內的長期決策不會有大的影響。在戰略上公司會有調整,會相應砍掉不必要的一些枝節,長遠看行業還是有很大機會的。短期有影響,長期應該還是樂觀的,畢竟餐飲是剛需,對未來決策上影響應該不大。長遠看對行業健康發展還有積極影響,消費者、加盟商對食品安全、健康的產品、店鋪營運標準會有更加高標準的要求。對未來3年決策會有一定影響,會強化線上、電商和零售的組合拳,但長期投入不會變化。疫情不會影響我們的未來規劃和決策,不僅不縮緊長期投入,應該增加投入。堅持長期價值,品牌和公司存在理由是創造價值。未來的市場空間并不會因為疫情而萎縮,仍然會持續增長。在疫情初期,7分甜就快速制定了完整的品牌信心計劃,幫助加盟商渡過難關,為即將到來的爆發做好準備。這次疫情確實會影響我們未來的規劃,但不是緊縮而是大力投入,比如搭建線上服務平臺、對茶葉的溯源系統等等。疫情過去,行業還是會快速好起來的,這點信心很足。但是大家的利潤一定都受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保證發展的情況下,優化成本,務實。對于未來3年的規劃和長期投入,我想過這個問題,答案是不會放慢速度。當然,快速發展的時候,糧草還是要備充足。企業不是單純要快速發展或者放慢速度,更是要成長為一個更優秀的企業,才能抵御危機。
-02-
在疫情期間,茶飲業針對員工、租金、庫存等方面的應對措施調查如下:因疫情導致閉店未到崗的員工,在薪資發放上,40.79%門店根據相關部門建議,發放生活費,占比最高;其次24.77%門店采取不發放薪資措施,僅有22.36%門店正常發放員工薪資。而關于品牌是否會裁員降薪止損:43.2%的門店表示將不會因為疫情裁員或降薪,20.85%門店表示不會裁員但有適當降薪,也有22.05%的門店會根據人效,適當裁員。但也有5.14%門店有增員打算。
可以發現,超6成企業沒有因為疫情作出裁員計劃。而對于造成門店現金流壓力的三座大山之一——員工薪資,會根據政策作出減免措施。突發于春節的疫情,造成77.94%門店存在庫存損失,其中39.27%門店全部損耗,38.67%門店采取低價出售、捐贈等方式靈活處理,也有34.44%門店沒有庫存積壓的難題。而在以萬達為首的多家購物中心呼吁的租金減免活動下,仍有71%茶飲門店完全沒有享受到房租減免。
可以發現:在員工成本、庫存、房租——影響現金流的三座大山中,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庫存和租金可緩解的余地較小。調查門店經營中面臨的困難,租金、人員成本,以及營收大幅度下降是主要難題。其次,外賣平臺的第3方抽成高也讓茶飲門店存在壓力。
在復工時間考慮上,35.05%門店規劃3月復工,但也有47.43%門店在2月11日后就有復工計劃。
影響復工的主要因素上,超越物流配送、口罩等物資采購難題,人流量恢復情況是門店最大擔憂。
此次疫情,為茶飲業按下暫停鍵,但另一方面,也帶來很多思考。對復工后將要采取的增收手段調查:食品安全、健康營銷、發掘線上潛力、用會員制增加消費粘性、擴充產品線、提升品牌信任度等詞,是被提到的高頻詞匯。
此外,在對疫情的深度思考上,門店憂患意識開始顯現。多個樣本中提到:1.盲目投資可以剎車,重視現金流儲備,以應對突發情況;2.有意識擴大客流,不過度依賴固定客源,以防營業情況受限太大;3.要考慮員工對品牌的忠誠度,團隊要具備應對競爭的綜合實力,讓管理團隊重新敬畏餐飲行業;4.實體店抗風險能力低,要加大零售和網絡銷售,多元化經營;
-03-
在對近30個品牌的采訪中,關于疫情對2020年的影響,呈現出2個相對集中的觀點:若疫情能在4、5月份控制住,對茶飲業2020年的發展趨勢仍呈樂觀態度;2020年或將出現分水嶺,迎來行業洗牌。原因有以下幾點:
疫期新茶飲門店損失主要體現在:庫存損失,房租、人員、設備損耗等成本,以及沒有營業收入。相比餐廳飯店的大量備貨,茶飲庫存僅稍高于平常,大多備貨到正月十五,庫存相對可控。從問卷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有65.56%門店,采取靈活措施,發放低于日常的薪資,利于控制成本。根據經驗,茶飲門店春節期間營業額高于平常1~2倍,但持續時間較短,多在20天左右,而在正常的2~4月份,也多為茶飲店淡季。最終,實際的損失主要集中在租金和未能營業的門店收入上。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品牌,帶來的沖擊相對可控。離開門店,線上成為茶飲盈利突破口。多品牌通過外賣平臺、或線上粉絲、會員,采取無接觸配送手段營業。此外,茶飲店動線設計、產品模式大多符合外賣模式,利于政策寬松情況下快速應對、及早復工。從網絡平臺傳遞的消費者情緒看,茶飲雖是非剛需產品,消費者仍存在極大購買熱情,疫情后有望迎來逐步復蘇。但從問卷調查數據也能看出,受到學生復學、白領復工的影響,門店對人流量的快速恢復存在擔憂。短期內,受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購物中心等公眾場所也將減少人流聚集。另外,上半年多行業出現降薪、裁員等情況,消費者收入受影響,或將降低茶飲消費開支。
對中小品牌,或資金管控不力的門店來說,營收下降后的人員、租金成本是個很大生存的挑戰。此外,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短期內消費選擇會更傾向連鎖、有安全保障、有信賴感品牌。這將削減中小、非連鎖、運營能力差的門店流量,減少營收。幾個月的低營收狀況,會導致本就存在弱點、營收不利的門店雪上加霜,加速倒閉進程,從來帶來閉店潮。
可以發現:對相對成熟、應對及時的頭部品牌,和把握疫情機會積極調整的品牌來說,疫情過后,將有機會踩油門前進,而不是踩剎車。而疫情期間,有的品牌會掉隊,有的品牌會加速發展,差距漸漸拉開,將帶來行業分水嶺。
-04-
疫情期間,茶飲供應鏈企業也停工停產,收益受到損失。但是茶飲行業供應鏈相對集約、完善,一旦出現需求,能快速滿足,不會影響門店長期復工所需。供應鏈企業面臨生產、庫存危機,復工后或將引發短期價格戰
3.造成部分物料保質日期臨近,給后續銷售造成障礙;4.新生產的物料也會面臨銷售延后,庫存增加,資金占用較大,造成資金緊張;疫情對原物料的影響還要看后繼的發展。以目前來看,二三月份會造成全年銷售收入減少30%左右。對供應鏈的影響主要是受開工時間、原材料和物流的限制,很多原料無法流通。茶飲行業供應鏈多是做精加工的環節,沒有原料、沒有物流就沒有原材料,沒有原材料就不能生產,即使生產了,也無法發貨。供應商的角度來講,全年的利潤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年后的很多訂單現在全部取消掉了。但因為幾個月離開賽道的,還是比較少的。受保質期等因素影響,部分供應鏈企業可能存在庫存積壓。等恢復正常后,將有可能在短期內加大促銷,出現價格戰。
1.鮮果類現有庫存基本報廢,后續供應等交通恢復后,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2.進口鮮榨果汁和鮮果,有一部分會受航運船舶調整和海關政策調整的影響。預估今年茶葉的價格有上漲可能。湖南、浙江、安徽、河南都是茶葉的主產區,受到疫情較大的影響,有可能影響春茶銷路。連帶作用下,把希望寄托在夏秋茶,夏秋茶成為飲品用茶的主要原料。但整體來講,茶葉產量應該不會影響下半年供應。但如果再過兩個月疫情不結束,影響就會凸顯。因為五月份是采茶季,如果還是人都隔離起來,可能出現采茶工人不好招、物流不好流通等問題。只要門店恢復正常,供應鏈會快速滿足。只要終端有需求,上游會一層一層恢復運轉起來。另外,考慮到下半年有可能迎來爆發,很多上游都會做好充足準備,把貨備足,所以對門店正常運轉基本不會造成影響。
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也將讓品牌對食材安全繃緊神經。大規模、更加規范、服務意識高的供應鏈企業,將更受青睞。
-05-
疫情之下的短期暫停,給茶飲業提供了思考機會。在長遠的后疫情時代,將啟發茶飲業加速進化。新茶飲的誕生和快速發展,與資本有強關聯。頭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屢獲融資,助推新茶飲創新迭代。突發事件下,品牌出現現金流危機,或對多方資源支持顯露需求,或將激發品牌提高對資本的訴求。同時,對資金管控會更加謹慎,產生科學管理意識。我相信經歷過這次的疫情,很多品牌對于融資、上市會有新的想法。會有資本訴求,但更多的是考慮資本給品牌的賦能,而不是資金的本身。疫情會加速資本對這個行業得推動,品牌造血很強可以快速恢復,但資本的力量不僅僅是資金。在新茶飲行業,大規模連鎖店的直營模式是個新現象。對品牌的把控能力,一直是加盟模式相較于直營模式的弊端。但疫情之下,各顯利弊:直營店面臨更多資金壓力,加盟店凸顯人員管理難題。經此一疫,在品牌發展模式的選擇上,將會更加辯證看待,并啟發不同模式品牌彌補弱項。短期來看,疫情再次提升門店安全意識,監督門店做好清潔衛生;長期影響下,需要逐步加強SOP管理、提升操作規范化;還將影響供應鏈變革,推進全程可追溯發展。堅定了繼續走健康新鮮果飲的產品路線,同時,安全是短期內的重要產品訴求。消費者會更注重健康概念的產品,我想我們應該是踩在了點上,怎么把握機會在飲品這個賽道實現彎道超車,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這次的疫情讓大眾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會對健康茶飲更加關注和青睞。疫情會對于品牌會有強迫升級的跡象,運營成本更高,客戶會在意產品衛生安全情況,門店、倉庫、運輸等需要做到有溯源、有清潔制作標準。離開門店,茶飲生意將如何繼續?這是很多老板要考慮的問題:1.深度挖掘線上業務。從個人下單到大批量定制的團餐,從平臺、跑腿,到定制小程序,進行外賣的大批量、多場景開發。2.加大對供應鏈產品的深度開發,加速零售化。豐富方便可即飲的茶葉、茶飲品產品線。從無接觸配送到取茶柜,配合線上業務的開發,需要品牌激活線上流量池,更有效地做好社區運營;開發智能化管理工具,提升運營效率。而做好數據化的建設,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還能做更多:幫助門店建立日常的QSC;依賴數據分析做產品、營銷等決策調整等等。疫情下的應對措施,是對企業組織力的又一次賽馬。疫情爆發初期,多家餐飲企業反應迅速,各職能部門快速跟上,提出止損、優化策略。提升團隊能力,做好組織力建設,將成為更需要精進的內容。在突發事件面前,長期積累的組織能力才有可能變成“抵抗力”。-06-
2. 2020全年營收或有下降,但積極調整有望挽回;4. 行業會出現分水嶺,出現小面積倒閉潮,也有品牌將借機踩油門發展;
5. 疫情之下,暴露新茶飲短板,啟發品牌在外賣、有數據建設等方面調整。最終,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深入分析,和與幾十位老板的采訪,可以做出的結論是:這場疫情,使新茶飲加速步入理性發展階段。2019年末,飲品業紅利已經出現拐點信號,紅利下的快速發展期基本結束。咖門2020萬有飲力大會主題是“活著”,多位老板觀點也表示,將進入修煉內功階段。在一場共同的災難面前,讓行業短期跌入低谷,在更大的壓力下,加速門店問題顯現、弊端暴露,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同時,在共同危機面前,與多品牌的對比下,催生茶飲業尋找管理差距,關注更具科學化決策和執行方式,推動行業升級。更重要的,是對從業者心態的沖擊。不再懷有僥幸、不再留戀紅利、不再過分焦慮,徹底沉靜下來,理性思考、決策,持續做好該做的事。正如喜茶創始人聶云宸觀點:做正確的事情。無論形勢怎么變化,無論有沒有疫情,該做的事情都要做。與其追求不可控的因素,不如做好能夠控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