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國內疫情形勢已基本得到控制,餐飲等服務業也終于等來了“解封令”。繼開放外賣后,全國各地的堂食消費也陸續開放。 面對長時間閉店帶來的巨大損失,幾乎所有的餐飲門店都在期望“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那么,疫情后,餐飲業真的迎來了“報復性消費”嗎?
在日前餓了么發布的數據中,自2月10日復工以來,全國奶茶訂單量逐漸攀升。其中3月16日-3月22日,全國奶茶訂單量達到了復工前的4倍。
在多個網絡曬單中,海底撈、喜茶、西貝莜面村、外婆家等餐飲門店均在用餐高峰期出現過排隊現象。
外賣訂單激增,門店堂食排隊……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似乎已經到來。然而,更多的表現卻證明,“報復性消費”只是短期、局部的行為,很難影響餐飲業的中長期走勢,且局部的消費激增也遠遠沒有達到預測中的“報復式”強度。
1、外婆家銷售額僅恢復30%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在日前的采訪中表示,外賣家在全國復工144家門店,復店率達到70%的時候,銷售額僅僅恢復30%。
所以,消費者看到外婆家門店前排隊的現象,是一個偶發性事件。而外婆家就是萬千連鎖餐廳的一個縮影,絕大多數餐廳的銷售額還未恢復到疫情水平。
2、宜家餐廳上座率三分之一左右
因為性價比高,往日的宜家餐廳一座難求。而近日,宜家的普遍上座率僅有三分之一左右,離恢復“往日繁榮”還有一定的距離。
3、政策性刺激
社交平臺上,各地領導人“帶頭”摘掉口罩堂食用餐;包括南京、鄭州、杭州、深圳、佛山等在內的40余個地區與城市發放消費券,發放總金額達到數十億元,以刺激消費。
其中,餐飲業就是刺激消費的重頭戲。由政府牽頭刺激消費的背后,也是公眾尚未恢復的消費信心。
大量案例證明,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并不能徹底解決餐飲商家面臨的窘境。疫情的徹底消除以及消費者對堂食消費信心的恢復,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那么,對于餐飲商家來說,與其坐等“報復性消費”,不如在逆境中主動求變,通過尋求數字化升級等手段提升競爭力,才是活下去的正確姿勢。
4月1日,客如云重磅發布了《2020中國餐飲城市榜單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以省市、商圈的餐飲發展狀況為基礎進行大數據的整理與解析,堪稱中國餐飲業的“全景式”數據報告,為餐企制定品牌未來發展戰略提供重要依據。同時,《報告》也再一次充分展現出大數據對餐企經營的重要作用。
1、大數據時代的企業深入布局
《報告》中,客如云從不同的餐飲維度出發,既從宏觀上分析了餐飲行業整體與各省市的發展情況,也從微觀角度從正餐、快餐、小吃、火鍋、茶飲等餐飲品類出發,對各地業態分布、未來發展動向等做出了總結與分析。
以行業大數據為依據去前瞻企業的長遠發展,這對餐飲品牌的深入布局以及餐企完善餐飲生態布局都是一種強大助力。
2、大數據支撐的運營管理優化
優化消費流程、管理收益、資源整合……餐飲的整體運營工作是繁瑣的。而大數據的妙用就在于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餐廳建立合理的數字模型,充分優化一系列的運營管理工作。
這樣的模型,有些大型餐企在自行打造,而絕大多數餐企會通過SaaS軟件或是各類小程序給出的解決方案建立餐廳的數字化運營模式。
作為一個服務商戶超過50萬家的SaaS服務平臺,客如云在《報告》中發揮出了其對大數據收集與整理的天然優勢。
《2020中國餐飲城市榜單報告》是客如云大數據分析團隊深入全國探析數百餐飲品牌,精選19個餐飲標桿城市進行深入分析,歷時一年完成的行業報告,也是業內首份以城市維度為基礎,對餐飲行業現狀進行拆解的數據榜單報告。
借由《報告》,客如云希望讓餐企經營者更全面了解大數據對經營的作用,并希望可以助力餐廳借助全方位的數字化升級,削弱疫情對餐廳帶來的沖擊,積極驅動品牌發展。
該《報告》篇幅長達5萬字,在這其中客如云用數字呈現了2019-2020年的餐飲行業。下面就讓我們提前“劇透”一下,以下內容部分摘自《報告》。
1、行業大盤:倒閉門店平均存活456天
《報告》顯示,2018年至2019年,在總規模超過4萬億的餐飲業中,全國餐飲門店數超700萬家,中餐占主導地位。市場呈現巨大且分布相對分散的特征,其中以中小商戶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餐飲行業開始從規模型增長轉向效率型提升,消費者需求變化和技術更新催生智能化工具誕生,餐飲業開始通過“數字化測量未來”。
根據客如云的數據統計顯示,國內餐飲業倒閉門店平均存活時間為456天。所以,客如云也稱現在是一個“‘最壞’&‘最好’的時代”。
2、津冀魯:天津海鮮餐企盛行,山東人最“能吃”
在針對津冀魯地區的市場洞察中,客如云發現,津冀魯餐飲市場極為相似,共性多為魯菜上發展起來的品類;天津因東臨渤海,自助海鮮類餐廳比較盛行;而山東人最能“吃”,或可助力魯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相對而言,冀菜的發展則還需要更多名菜支撐。
3、廣深佛:粵菜地位彰顯,“茶飲之都”競爭激烈
《報告》中,在廣深佛地區,廣東粵菜門店數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粵菜在其發源地的地位彰顯。同時,《報告》在該章節還深入分析了粵菜品類與品牌結構的發展趨勢,以及粵菜面臨的困境。
而作為“茶飲之都”,客如云還在該章節中還特意將“茶飲”分類單獨提出。在競爭激烈,高洗牌率的情況下,茶飲品牌該如何通過數字化升級建立行業壁壘?客如云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讀并針對新式茶飲行業現狀進行了透徹分析。分析維度包括飲品存量市場、品類現狀、歷史復盤、四大趨勢、跨界競爭等等。
4、川渝:火鍋餐企占比37%,串串香14%
《報告》顯示,四川火鍋餐企占比高達37%,串串香為14%,是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其中,串串香的高速發展僅次于重慶火鍋與四川火鍋,已與魚火鍋齊肩。
在針對火鍋的分析中,客如云在《報告》中總結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北派火鍋主要吃肉,粵系火鍋注重湯底的鮮香,云貴系火鍋比較有地方特色,江浙系火鍋清淡滋補,而川系火鍋遍地開花……各地特色明顯,但均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即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極低。
5、西安抖音助力,鄭州是除新疆外大盤雞最多的地方……
除了對地域餐飲現狀的分析外,精選的19個餐飲標桿城市餐飲發展狀況也是《報告》的重點。其中,不乏一些近兩年餐飲業的熱門關鍵詞。比如,西安美食獲抖音助力;小龍蝦在杭州、長沙與武漢的餐飲業中均占據重要位置;河南是除了新疆外大盤雞最多的地方;上海本幫菜一枝獨秀;還有東北三省的餃子、麻辣拌正在走向全國……
《報告》中,除了對地方消費特色、市場競爭情況,以及餐飲業態分布的深刻解讀外,中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其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從地域對應到美食,從美食對接到市場;從地域消費解析市場走向,從市場趨向洞察品牌發展……這是一份基于數據解析的餐企運營“秘籍”。
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2020年餐飲業的日子注定不會好過。然而,疫情雖猛,卻依然擋不住餐飲業繼續發展的時代車輪。
在時代進步與疫情影響的雙重作用下,數字化升級已經成為餐企“逃出”疫情陰霾,尋求自我發展的重要渠道。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推動餐飲業數字化升級的SaaS軟件將“大顯身手”,為疫情后餐廳的數字化升級與競爭力提升提供助力。未來,SaaS軟件在餐飲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深入!
《2020中國餐飲城市榜單報告》已開啟預售,更多城市更深刻的市場調查,更全面的大數據分析,盡在其中。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