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底撈財報公示,其旗下的十幾個子品牌全面開花,相比去年,盈利提升5倍,接近1.2億。這一消息,引發了業內外很大關注。 其實,在餐飲界,不止海底撈,像九毛九、西貝、外婆家等大品牌,都喜歡孵化子品牌,這究竟什么原因?這些副牌背后,又藏著哪些規律?
918
期
海底撈、九毛九等大佬們為什么愛玩副牌?
對于這個問題,餐見君認為,答案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佬們都有“暗能力”
所謂“暗能力”,是指你做一件事,在做的過程中,培養出了其他的能力。
打個比方,你愛寫文章,每天手寫幾萬字,或許在你成為作家的同時,也成了一名硬筆書法家,這就是“暗能力”。
像九毛九的副牌“慫火鍋”,從酸菜魚過渡到火鍋店,幾乎不費力;再如今年,九毛九搞了個“賴美麗”,主打烤魚,本質上還是火鍋。從團隊建設,到產品打造,再到整體呈現,并未出圈,然而,再看九毛九的其他品牌,什么粵菜煎餅西北菜,卻一直翻不起什么水花來,很大程度上,是這些副牌已經超出了品牌的“暗能力”,想玩好,得借他人之力。
▲ 九毛九新孵化的子品牌“賴美麗”
再如外婆家,搞了很多品牌,像宴西湖、爐魚等,但最出名的,卻是“老鴨集”,外婆家的定位是“親民、家常、性價比高”,反觀其子品牌,唯有老鴨集符合這一點,可見,其他品牌的定位和玩法超出了外婆家的“暗能力”。
歸根究底,暗能力一方面來自創始人與生俱來的基因,另一方面,要看創始人敢不敢主動挑戰未知領域。
能力可以培養,但超出能力范圍,就得借力,而且暗能力可能不會立即變現,不過,憑著這些能力,你可能會找到新的機會和賽道。
2、副牌獲得勢能很容易
如同富二代和官二代,大品牌的子品牌一誕生,就子憑母貴,獲得很大的關注度和流量,可謂“出道即巔峰”。
▲ 大董烤鴨旗下子品牌“小大董”
像“大董烤鴨”,火了十幾年后,成立個“小大董”,把大董的經典菜很多都移了過去,而且價格不貴,頗受歡迎。
再如上海高端火鍋代表“大輝哥火鍋”,勢能起來后,打造了一個“小輝哥火鍋”,生意很火爆。
還有以粵菜著稱的老品牌餐企“點都德”,成立個“德小館”,嘗試由傳統到時尚年輕風轉變。
再如,西貝衍生的“賈國龍功夫菜”,雖然名字上跟西貝無關,但“賈國龍”三個字本身具有品牌效應,可以借到西貝的勢能。
像茶飲界的“喜茶”,開了個小號叫“喜小茶”,也不錯。
▲ 喜茶的子品牌“喜小茶”
子品牌可以借到母品牌的勢能,是件好事,如果戰略定位改變,餐廳內核也得變,要是玩“新瓶裝舊酒”那一套,換湯不換藥,顧客會很快失去興趣。
3、吃透本行業后的輸出
玩副牌的企業,無一不是在本行業深耕多年的品牌,對于企業的采購、運營、銷售、傳播,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有思考,有實戰,就會有輸出。
企業如人,把本行業的東西全部消化吸收了,自然會長出新的骨骼和血肉;反之,不在一個行業長期浸泡,不去思考、實操和復盤,看別人掙錢,自己也想分一杯羹,只憑一腔孤勇和熱情,很難成功。
隔行如隔山,跨界有風險。
所以,那些跨界做餐飲的大品牌,很多都是草草收場。
像三只松鼠,一個賣零食的,雖然與吃有關,但搞了個“鼠味相投”,就岔劈了。
▲ 三只松鼠的餐廳“鼠味相投”
再如聯合利華,干超市、賣快消品不好嘛,非要開快餐店,結果不溫不火。
還有LV、愛馬仕、阿瑪尼、香奈兒,甚至奔馳汽車都來打劫餐飲,最后都玩不下去了,拿奢侈品那一套高端奢華,來販賣享受生活的理念,在現階段的中國,很難行得通。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像賢合莊、火鳳祥就比較聰明,知道自己玩不轉,就找了個餐飲管理公司去搞,外有明星光環效應,內有餐飲老手接應,這樣玩才對頭。
▲ 賢合莊
大佬玩轉副牌的背后,藏著3大規律
想打好副牌,必須搞清楚背后的規律,對此,餐見君有幾點想法。
規律1:農村包圍城市,收集細小市場。
作為史上最牛戰略之一,“農村包圍城市”分為3個部分: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
用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來解釋大牌玩副牌的規律,也很合適。
首先,武裝斗爭。品牌之間的競爭猶如戰場,打是一定的,但怎么打?正面交鋒、傷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打法,并非明智選擇——那就找一個敵人勢力小或者未曾觸達的地方(市場),作為斗爭的首選之地。
這也是大牌喜歡往下走的原因,他們要么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要么降低客單價、爭奪低價區間市場。
▲ 海底撈的子品牌孟小將
小城市也好,低價區間也好,只要競爭對手未觸達或實力薄弱,他們就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布局。
其次,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本質是發動農民、團結農民力量,取得勝利。
要團結和發動農民,就必須解決他們的痛點,那么,農民最大的痛點是什么?
沒土地!
為地主老財打工一整年,到頭來仍舊饑寒交迫,所以,給他們土地,就容易發動他們。
這也是“拼多多”在縣城鄉鎮受歡迎的原因——產品多,又便宜。
有人說,拼多多上很多假貨啊,你們還用?
小鎮青年則認為,我都用拼多多了,還管真貨假貨?
好比一個佃戶,忽然給他一塊田地,你覺得,他會在意是在高山還是谷底?
▲ 深受小城民眾最愛的拼多多
所以,京東推出“京喜”、“京小倉”,淘寶推出“淘特”,都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吸流量、收集低端、零散、細小的市場,積少成多,為后續做準備。
大品牌開的小號,下沉小城市或低價區間,目的也是如此——收集低端、零散、細小的市場,“準備起事”。
最后,建立政權。當市場確定后,流量用戶拿到手,品牌有了根據地和力量支撐,只要給足其時間布局和傳播,別人就很難撼動,先入為主者勝,競爭對手要打下山頭,不僅需要大資本,還牽扯到人員分配,運營管理等等。
然而,費盡心力打下一個三四五線城市,霸占一個低客單價區間,多少有些得不償失。
當然,拋開大品牌的副牌不談,很多“品牌土皇帝”,也是這個路數。
像全國擁有400多家店的齊祺魚鍋,以及旗下的楊掌柜辣椒炒肉和重慶缸頭老火鍋都是這個打法。
▲ 河南三杰之一“胖東來”
還有河南三杰之一的“胖東來”,幾乎只布局許昌和新鄉這樣的城市,但其根深蒂固,顧客信任度高,估計就算“好市多”來了,怕也難動它分毫。
規律2:簡單直接,可復制化程度高。
大牌玩副牌,肯定越簡單越好,太復雜的話,牽扯精力。
像海底撈,最喜歡玩“粉面”,諸如十八汆、撈派有面兒、佰麩私房面,喬喬的粉、秦小賢、孟小將等。
粉面之物,南北皆通,受眾廣,操作簡單,而且粉面的供應鏈、中央廚房、倉儲物流等等可以完全共享,可復制程度很高。
這也是大牌愛玩快餐的原因。
規律3:緊跟時代風口。
國家政策,是行業風向標。
從過去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今天的“小店經濟”“萬店時代”,精致小店,正踩中這一趨勢。
另外,受疫情影響,人們的觀念也發生著改變,“好吃不貴,理性消費,健康營養”,正逐漸成為餐飲新風潮,所以,大牌們愛開小店,且客單價普遍不高,十幾二十元基本能填飽肚子。
去年11月份,國家提出“要提振餐飲消費,鼓勵餐飲企業豐富提升菜品,創新線上線下經營模式。完善餐飲服務標準,支持以市場化方式推介優質特色飲食”。(注意落腳點“優質特色飲食”)
▲ 人群聚集的特色美食街
可見,有特色、優質的飲食,一定是近幾年的餐飲趨勢。
前幾天,中國飯店協會與新華網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指出“特色小吃異軍突起”,像炸串、燒烤、鹵味、甜品、奶茶等小吃店正在全國遍地開花,而且很多還拿到了投資。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認為,這反映了當下餐飲圈的品類趨勢——特色餐飲的挖掘。
再看大牌們玩的副牌,幾乎都有特色,要么爆品特色,要么地域特色,要么是母品牌特色的延伸等等。
所以,玩副牌,要緊跟時代風口,無論是大勢所趨,還是政策支持,跟著國家走,肯定錯不了。
推薦閱讀:突發!又一火鍋店“打火機爆炸”,這幾類安全隱患不得不防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