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原料:海膽重量
標準:5只(黃海膽)/500克
外形特征:海膽是生長在海洋里的一種棘皮動物,市面上常見的海膽分三個種類:紫海膽、馬糞膽和黃海膽。
不同品種的海膽,季節性明顯。
紫海膽在夏天當道,7—10月是它最為鮮美的時間;
馬糞膽在4-6月獨領風騷;
而黃海膽則從12月—次年4月是最佳食用時間。
采購竅門:
1??從外形來看:紫海膽個頭最大,有成年人的拳頭般大小,每只平均150克—200克,而且刺又長又黑,堅硬無比,卵黃的顏色卻淺一點,呈黃褐色。而相比起來,馬糞膽的刺比較短,呈淺褐色,個頭扁扁的,最多不過150克。
2??挑選時注意三點:
1.刺動是首要。芒刺是海膽的呼吸工具,能通過芒刺的形態去判斷海膽的生猛程度,那些刺短并且處于動態的海膽一般情況下比較生猛,更為新鮮。
2.海膽大小不一,挑海膽很簡單,刺短小而粗的比較肥,反之,又長又細的肯定瘦。
3.黑色最佳。海膽約800種,通常色彩斑斕的海膽是有毒的,不能食用,顏色為淺褐色的質量一般,常用的紫海膽都是顏色發黑,這種海膽肉最鮮美。最佳烹調技法海膽蒸蛋、海膽炒飯、海膽刺身。
最佳烹制時間:做刺身冰浸3分鐘;蒸制黃海膽大火5分鐘至變色。
原料:扇貝
重量標準:5個/500克
外形特征:屬軟體動物門,扇貝科,扇貝屬,5—6月產量最多,其肉質細嫩,味鮮美,經濟價值高。
采購竅門:新鮮扇貝色澤黃亮、有光澤、無異味,手摸有爽滑感,且彈性好,采購時可以撬一個縫隙,能看到里面有黃籽的較新鮮;不新鮮的貝肉色澤減退或無光澤,有酸味,手感發粘,彈性差。最佳烹調技法蒸制。
最佳烹制:時間大火4分鐘。
原料:對蝦
重量標準:28-30頭/500克
外形特征:俗稱大蝦、明蝦、青蝦(雌)、黃蝦(雄)。
主要分布:在黃渤海區域,身體長15-20厘米,甲殼薄而透明。第二對觸角上的須很長。肉味鮮美,是我國的特產之一。
捕撈旺季:為4-5月和9-10月。
采購竅門:
1.外形。新鮮對蝦頭尾完整,有一定的彎曲度,蝦身較挺。不新鮮的對蝦,頭尾容易脫落或易離開,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彎曲度。
2.顏色。新鮮對蝦皮殼發亮,青白色,即保持原色。不新鮮的對蝦,皮殼發暗,原色變為紅色或灰紫色。
3.肉質。新鮮對蝦肉質堅實,細嫩。不新鮮的對蝦肉質松軟。而且,優質對蝦依雌雄不同而各異,雌蝦微顯褐色和藍色,雄蝦微褐而呈黃色。最佳烹調技法:紅燒、干烤、蒸制。最佳烹制時間大火蒸制4分鐘;紅燒、干燒時間2-3分鐘左右。
原料:花蜆子
重量標準:30個/500克
外形特征:軟體動物,別名扁螺、黃蜆、河蜆、花蜆。殼形狀像心臟,有環狀花紋,生在淡水軟泥里,肉可吃,殼可入藥。花蜆子約2-2.5厘米左右大小,春秋兩季較為肥美。
采購竅門:花蜆選購時要挑選外殼色淺的,其肉肥汁多,色重的殼厚肉少。貝殼小而薄,呈長卵圓形。
注意:蜆子與蛤蜊不是一種,蛤蜊的殼是卵圓形,外殼淡褐色。
最佳烹調技法:辣炒、水煮。最佳烹制時間辣炒3分鐘;水煮140秒至開口。
原料:蛤蜊
重量標準:25-30個/500克
外形特征:蛤蜊又稱吹潮、沙蛤、沙蜊,我國沿海均有分布。蛤蜊去殼取肉,洗凈鮮用為妙。
采購竅門:1.一定要選擇皮薄的,其肉厚鮮嫩;殼厚的肉少,
我的采購經驗是:用一個中間帶兩個孔的模板如上圖來衡量
點擊圖片領取上課內容
原料:鮑魚
重量標準:中鮑5個/500克,小鮑30個/500克
外形特征:屬原始的海洋貝類,單殼軟體動物,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四大海味之首。
采購竅門:選購中小鮑魚的標準是看其外殼顏色,殼綠肉黑,肉質發硬的,則成活率高,肉質新鮮;反之殼黑、肉白的,則是不新鮮的鮑魚。最佳烹調技法:清蒸、紅燒、清湯、炭燒。最佳烹制時間清蒸和炭燒小鮑時間不超過5分鐘;小鮑在鍋中清湯和紅燒的時間不超過4分鐘。
了解更多內容,知曉詳細配方,請查看《烹飪藝術家》。
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未經書面許可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親愛的餐飲人:實用技術一定分享朋友圈,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您有什么想要學習的內容呢?留言給小編吧~
2019雜志已經開始訂閱,禮品多多,長按識別訂閱
《餐飲經理人》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