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勢】大眾餐飲開始過剩 進入紅海廝殺時期

    提示點擊上方"餐飲界"立馬關注!


    導 讀

    Lead

    2012年12月,“八項規定”出臺,高端餐飲風光不再,大眾餐飲紅火起來。在很多人眼里,大眾餐飲門檻很低,似乎不管是誰、投資多少、技術如何,都可以折騰一下。于是,做互聯網的、開發地產的、賣鋼鐵的、開礦山的、經營珠寶的,甚至歌星、影星都開起了飯店。



    2012年12月,“八項規定”出臺,高端餐飲風光不再,大眾餐飲紅火起來。在很多人眼里,大眾餐飲門檻很低,似乎不管是誰、投資多少、技術如何,都可以折騰一下。于是,做互聯網的、開發地產的、賣鋼鐵的、開礦山的、經營珠寶的,甚至歌星、影星都開起了飯店。




    各種勢力亂入之下,餐飲店面處處開花,但開店加速的背后是一手接一手的轉讓,初心的不純粹讓餐飲店面進入“擊鼓傳花”模式。


    處處餐飲,一片繁榮,看起來很美,但一個個飯店開起的背后,則是一波波的轉讓潮,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盲目開店,特別是新入行的餐飲人對開店準備不足,很多店開張兩三個月就不得不關門或轉讓,甚至有些店,裝修完還沒開張就開始轉讓。

    餐飲業到底怎么了,為何會如此瘋狂?


    火爆現象的背后又給我們什么樣的警示?


    一個案例:盛極而衰,火鍋店提前進入冬天


    時間回到一年前,正是熱的時候,火鍋卻在夏天占領了大街小巷。


    作為大眾餐飲的代表形式之一,火鍋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即使是從未有過餐飲管理經驗的人,也愿意投入二三百萬開一家店“試試”。


    今年一季度已經有將近500家火鍋店倒下,據業內人士了解,截至目前至少有1000家店面關停并轉。即使按照一家店投資100萬來計算,10億元的投資已經打了水漂。


    赴死的不單單是火鍋業,一個個嶄新的餐飲店還在不停的在身邊出現。生意紅火也好,門可羅雀也罷,餐飲業正上演著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擊鼓傳花游戲。現在,連街頭流動商販也在慘遭洗牌,據一些街邊攤販透露,他們現成一天賣的不到去年的二分之一。

    1中高端餐飲下探,分食大眾市場


    中高端餐企集體遇冷,已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為走出行業寒冬,高端餐飲除了放緩門店拓展計劃外,紛紛“放低身段”推副牌,下沉到購物中心,分食大眾餐飲市場。


    小南國新開了“南小館”和“小小南國”,人均消費不超百元;俏江南的“妙川”也已啟動,客單價在60元左右;靜雅打出了“品尚海鮮火鍋”和“嗨餐廳”兩個副牌,也在向年輕的大眾消費靠攏;大董推出了更為親民的小大董……


    不僅如此,原本高高在上的餐飲品牌,也悄悄做起了團購。俏江南早前在窩窩團上推出過代金券、下午茶套餐等眾多團購形式,幅度很大。


    河南的餐飲企業也在做如此轉型。新派豫菜的代表阿五美食,在2014年冬天涉足了烤魚,“阿五宴魚”的裝修時尚典雅,價位卻不再高的可怕;國宴品牌“魯班張”,開始發力“璽園”,這是一個主打燴面的子品牌;皇宮大酒店,早在2013年之初就打造了隨心園,有了千元左右的包桌……


    這些高端餐飲推出的副牌,走的是精致、時尚路線。優雅溫馨的環境、簡單時尚的菜式、相對低廉的價格,讓它們在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大眾餐飲領域分到了一杯羹。

    2外來資本介入,跟風模仿嚴重


    2014年,很多餐飲業的人都是,有自己的行業背景,喜歡吃、但又不太懂餐飲經營是共性。


    作為基礎民生消費行業,餐飲行業市場容量巨大,但門檻較低,投資餐飲不像投資股市、醫療、房地產等需要很專業的知識,在投資渠道尚不完善的中國,餐飲業是目前民間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方向。


    于是,一批沒有任何業內經驗的外行人,從資本市場、互聯網、媒體、設計等所謂外行業,來跟隨著或者模仿著其他人的節奏跨界做餐飲,正在改寫整個行業傳統的經營法則。


    典型例子是火鍋,而在此之前,黃燜雞米飯、麻婆豆腐和烤魚,都曾經歷過如火鍋一般的過程。


    資本帶動了行業發展,也在一定程度攪亂了正常秩序。當生意無法延續的時候,惡性的價格戰不可避免地到來,“吃一百送一百”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最終造成的結果是,自己生意沒做成,別人的生意也不好做。

    3“互聯網”跨界,傳統餐飲被打劫


    “互聯網+”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提出的,而一批互聯網人,從2012年起,就已經跨界做起了餐飲。


    2012年,黃太吉品牌在北京創立,第一年,依靠著一套煎餅,黃太吉的運營創收達700萬元,正式運營兩年不到時,估值從4000萬元躥升到最新的12億元。其創始人赫暢是曾浸泡過百度、去哪兒、谷歌的互聯網人。


    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在黃太吉后面還有2013年正式運營的“雕爺牛腩”,2014年上半年走紅的“西少爺肉夾饃”,以及當年7月成立的“伏牛堂”……這些品牌的創始人都有過互聯網從業經歷。


    互聯網餐飲創始人都擁有較高的智商和情商,他們懂得80后和90后們的心思,高逼格的銷售,別致的用餐環境,再加上一個又一個的爆炸事件,可以打劫大眾餐飲并不意外。


    此外,去年興起的點餐APP以及外賣網站,被看成是繼打車軟件后,又一個流量搶奪的中心,資本也兇猛地砸進來。拿到巨額資本的互聯網餐飲平臺,動輒給商家貼補百萬,利用傳統餐飲的品牌、利潤,培養新一代人使用手機預訂、點菜、付款的習慣。


    一旦這個習慣養成,互聯網平臺就變成餐飲行業唯一的入口,就成為最大的沒有門店、沒有工人、沒有環境、沒有菜品的互聯網餐廳MALL,大眾餐飲店就會變成加工廠,利潤也隨之降到最低。

    4城市綜合體泛濫,餐飲成救命道草


    過去,商業綜合體中購物、餐飲、娛樂等的比例通常為7:2:1。隨著零售業受到網購的殘酷沖擊,這個傳統的業態比例被悄然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娛樂的5:3:2消費模式,有的商業綜合體中餐飲更是占到了整個業態的40%至50%。如今的商業綜合體可形容成“舌尖上的綜合體”,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


    而未來的城市綜合體還有一大批餐飲店正在開業的路上,而此時,大眾消費能力難以跟上開店的步伐,過剩的局面即將出現,餐飲的競爭還在繼續加劇中。

    5房租、人工增加,利潤越來越狹窄


    說起房租、人工等成本,不少餐飲人直搖頭。


    一位餐飲老板租了上下兩層400平方米的店鋪,最早租金為30萬元,“原來我朋友一下子簽了三年,經營了三年還沒實現盈利,租期今年8月初到期,房東把房租一下子提高到了50萬。”而在簽合同的前一天,房東反悔,直接將租金提高到了70萬。“這個價格根本做不下去,太貴了。”無奈之下,這家餐廳只好關閉。


    人工成本也在漲,三年前的一些餐廳,服務員一千三四的月薪水很常見,如今給開到2000元也留不住人。有服務員說,現在物價都在漲,工資太少根本不夠開銷。


    同時,現在愿意一直做餐飲服務的也不多,給多好的條件都難以打動,這其中不只是錢的事兒。“現在的孩子即便是來自農村的,也大都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你說一兩句責備的話,他都會受不了,隨時都可能辭職而去。”


    而雞蛋、蔬菜、肉類、食用油這些原材料,價格也在上漲。根據公開報道,近年來通貨膨脹已經讓餐廳的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漲,其中主要原材料價格的年均增長大約在9%至10%,連續5年來食用油的年均增長高達16%。


    然而,各方面成本上漲,餐飲的價格卻很難上調。事實上,不少市民認為大眾快餐價格就應該實惠,餐廳的每一次提價,都可能損失掉一大批客源。

    6結論:大眾餐飲供求關系逆轉,進入產能相對過剩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城市化飛帶發展,大量人口擁入城市,為餐飲業帶來無比龐大的市場。而隨著城市化步入穩步發展期,加上競爭洼地效應,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人才進行競爭層次相對較低的餐飲業,大眾餐飲正在供不應求時代,邁向結構性供過于求時代。大眾餐飲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開個店就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市場化細分已經開始,餐飲業的深層次競爭將全面展開。


    在新的競爭時代,一切經驗都可能會成為負擔,一切創新也可能會夭折,老餐飲人也好,新餐飲人也罷,都有勝出的機會,前提是一要看好趨勢,想通模式,不要摸著石頭過河;二是認真做好準備,用心經營,切莫有投機之心,一心只想走捷徑;三是既要創新,又要傳承,向幾千年中華餐飲文化尋找穿透時空的力量。(來源:職業餐飲網)


    值得訂閱

    微信號:canyinj

    餐飲界權威自媒體——專注互聯網餐飲模式研究,業內近12萬粉絲關注!


    歡迎原創投稿 小編微信號:laohekansjihie 郵箱:1499596415@qq.com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95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7月11日 18:17
    下一篇 2015年7月11日 20:4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