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拳王進軍餐飲,創新小披薩打贏必勝客?

    核心看點:


    1.  8年前,樂凱撒靠榴蓮披薩成功突圍,此后再無靠口味出奇制勝的披薩品牌出現。

    2. 世界拳王專做小披薩,改變形狀的披薩單品能否突圍?

    3. 西貝靠“超級肉夾饃”引起顧客追捧,大師披薩專做小披薩,背后的經營邏輯又是什么?



    披薩的新突破口:做小披薩



    李文揚曾問一位女性顧客朋友:“你會一個人吃披薩么?”


    顧客答:“基本不會,因為一個人吃披薩,比一個人看電影還慘。”


    正是這樣一場對話,使得李文揚找到了新披薩產品的突破口。


    作為曾經的世界拳王,李文揚在因傷退役后開始創業。因為特別喜愛披薩,他在2013年4月21號創立了“舒格雷·李——大師披薩”,為方便傳播,簡稱大師披薩。



    創業之初,他就以一款冠軍披薩征服了徐小平等一眾風投大佬,獲得500萬天使融資。截至今年9月,大師披薩已有33家門店。


    創業5年,李文揚發現了這個行業的通病——同質化。一個是核心產品高度同質化,多數產品以夏威夷、瑪格麗特、榴蓮等為主。另一個是贏利點同質化,除了產品,品牌周邊上少有作為。


    為了打破這一困境,他開始從產品形狀切入,一次與顧客無意間的對話,給了他靈感。


    李文揚發現,很多人有“一個人吃披薩”的行為,但這種行為往往不容易被大眾接受,主要是披薩跟火鍋一樣太具有社交屬性,在多人聚餐的場景下,一個人吃會顯得更加突兀,更顯孤單。


    市面上能夠滿足“一個人吃”的火鍋包括呷哺呷哺小火鍋、方便小火鍋、各類麻辣燙、冒菜等。而披薩界顯然還沒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因此,李文揚認為單人披薩是個突破點。


    滿足“一個人吃”的嘗試,業內已有嘗鮮者。比如棒約翰把一塊9寸的披薩對半分開售賣,比格曾出過可以外賣、外帶的迷你披薩。


    “前者把大的披薩分塊賣,價值感不夠,顧客體驗不好。后者主要依托堂食門店,后廚時間精力有沖突。”李文揚分析道。所以他決定專注打造“小披薩”品牌。



    “‘大師披薩’專注休閑正餐,而‘舒格雷·李’會拆分出來成為Smart創業店,針對個人做小的長條形披薩。”



    小披薩背后邏輯:輕制作,嚴標準



    “舒格雷·李”還未推出就獲得多家機構的投資意向,還受到吉刻聯盟、黃小遞等共享廚房的主動邀約。廣受認可的原因在于小披薩表面看是產品形狀的改變,實際是對原有品牌經營模式的顛覆。


    a

    瘦身產品


    依托原有優質產品基礎,從近20款產品中精挑細選6款作為主打產品。然后奉行“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的原則,主推“披薩+快飲+甜品+小食”套餐形式。組合各類產品,既能節約顧客的選擇時間,也能靈活拉動不同產品的銷量。



    b

    工藝標準化


    大型披薩對烤爐、廚師技藝要求更高,需培訓數月甚至更久。而尺寸迷你的長條形披薩方便把控品質,員工培訓兩周即能出師。因為“我們有產品黃金標準制作手冊,對每款披薩的烤制時間、顏色、厚度,配菜的形狀都有嚴格要求。”



    c

    減少人員


    門店采取產品預加工模式,產品核心醬料由中央工廠統一制作把控,門店只需提前制作好餅胚和簡單的切配加工。加上產品數量的大幅減少和管理系統的引進,原先大店14人左右的高配能夠精簡至4人左右。


    d

    設備“減重”

     

    開大店,設備功率大,很多時候需要做增容。而小披薩對設備功率要求不高,李文揚改良了小披薩的生產設備,將成本投入減少至以前的1/3。




    e

    場景多元化


    披薩原先只有兩種場景:堂食和外賣。舒格雷·李的長條迷你披薩除了滿足以上兩種需求外,還能實現外帶。長條迷你披薩在尺寸上調整到剛好能夠一手拿穩,在包裝上也有特別設計。



    “我們提供兩種盒子,一個是抽屜式的盒子,比傳統翻蓋式的披薩盒更有價值感且更節省空間。另一個是紙袋,我們將兩者結合,顧客可以一手拿披薩,一手拿可樂,邊走邊吃。”李文揚說道。


    f

    選址靈活化


    門店面積在30至80平左右,相比動轍上百平的大店,小披薩門店的選址靈活許多。社區型底商、商場底鋪、機場車站等人流型店鋪都是李文揚的選擇目標。




    而美食城、外賣站也在他的考慮范圍。采訪當天,李文揚透露當天就去上海跟吉刻聯盟聊聊共享廚房、主攻外賣的合作。



    趨勢:大品牌做“小生意”



    因為餐飲經營成本的逐年高增,減重前行的路子不是李文揚一個人在走,不少行業大佬早有行動。眉州東坡大力推出的業態分支——眉州小吃就是依托品牌基因資源推出的輕模式品牌,其在市場上所占的份額也十分可觀。


    而海底撈推出的U鼎冒菜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滿足單人對火鍋的需求。


    經營“小生意”,我們不難發現兩個原則:


    1.滿足更多客群需求


    日本消費社會學家三浦展說,“一個人住的獨居者,正成為商業社會主流消費者。”日本單身人口龐大,正在進入所謂的“單身社會”,中國也在面臨這樣的困窘。



    根據歐睿咨詢的數據,2012年以來中國成年獨居人口增長了16%,達到7700萬。到2021年該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


    做“小品牌”的多是走正餐大店模式的品牌,如眉州東坡。大店更多是滿足社交、聚會的需求,而小店則主要提供方便美味的飽腹之需。尤其在單身男女人口逐漸上升的今天。


    2.瘦身快跑


    房租、人力和食材三大成本壓得餐飲人喘不過氣。門店越大,運營成本越高。拿動則上千平面積的海底撈來說,單店員工多超過百人。


    除了引進新技術減少人工外,嘗試瘦身做復牌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西貝在走出麥香村大而全的混亂定位后,轉而實踐小型化、單品化的品牌運營模式。在莜面村的資源基礎上推出了超級肉夾饃。


    應市場需求而生,這是品牌創新的根本。不管做大門店還是小快餐,滿足的是不同客戶需求。這是李文揚的創新邏輯,也是時下餐飲人正在踐行的真理。



    想要獲取“2018中國智慧餐飲行業研究報告”,請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回復“我要報告”,即可免費領取~


    作者曾  莉

    視覺德  同

    責編陳  歡





    推 薦 閱 讀


    戳原文,參與創新餐飲項目征集,下一個海底撈就是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93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26日 20:30
    下一篇 2018年9月26日 21: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