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牽手阿里巴巴,給餐飲人上了一課……


    最近一段時間,在朋友圈刷屏的不是阿里巴巴,就是馬云:7 月底,馬云開了一家名為“筷馬熱食”的快餐,身兼餐飲與零售;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8月15日,馬云又開了一家點餐全程無店員的智慧奶茶店,11月11日……


    ▲網友戲謔的“星爸爸”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與咖啡巨頭星巴克的戰略合作,除了獨家和餓了么合作外賣業務外,星巴克還與盒馬合作推出了“外送星廚”,與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么、盒馬、口碑等阿里系平臺打通數據。


    兩個巨頭達成如此緊密的合作,其中的原因我們無從猜測,但從此次合作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馬云與舒爾茨關系甚好


    1


    星巴克與餓了么合作的啟示:

    餐廳在不斷零售化,不斷擴大服務半徑


    星巴克在外賣業務上觀望了很久,但入局卻很遲。和茶飲一樣,咖啡由于產品形態的特殊性,對外賣的配送時間、效率上的要求很高,尤其要保證品質感、體驗感——一旦做不好,用戶體驗就會大大損失,比如一杯卡布奇諾經過外賣到了消費者手里面,可能就會變成一杯拿鐵,一杯牛油果則可能變成一杯果昔。


    ▲星巴克與阿里巴巴


    促使星巴克邁向外賣這一步,很有可能和星巴克 2018 年 Q2 中國區同店首次出現下降有關。星巴克同店下降部分受國內互聯網服務體驗提升后,消費者更多接納外送等互聯網服務的影響,且競爭對手瑞幸咖啡利用互聯網模式迅速打開市場。


    獨家承接星巴克外賣業務的餓了么做了較為充足的準備。為了符合星巴克的咖啡外送要求,餓了么不僅專門設計了外送杯蓋和密封包裝,還特制了冷暖保溫配送箱,搭建了專屬配送團隊。


    餓了么配送星巴克外賣


    當然,餓了么如此煞費苦心,也是有所圖,畢竟從“三國殺”演化到“雙雄對決”之后,餓了么與美團的市場份額之爭更為激烈。現在,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餓了么在今年 7 月下旬宣布,將于未來三個月每月投入 10 億元,用于外賣補貼和市場營銷。


    ▲網絡盛傳,星巴克、瑞幸、連咖啡的“三國殺”


    本次餓了么與星巴克獨家合作,為的就是搶占外賣市場份額——星巴克的忠實用戶會為了星巴克咖啡專門下載餓了么 App,換句話說,星巴克成了餓了么的流量入口。


    星巴克的忠實顧客復購率極高,為星巴克帶來了不菲的收入,據星巴克發布的 2017 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在美國地區,星巴克 36% 的收入來自會員消費,而在中國,星巴克擁有 700 萬會員……


    ▲餓了么上的星巴克

    預計今年 9 月中旬開始,星巴克將在北京和上海的 300 家門店通過餓了么試點外送服務,并計劃在年底前延伸到全國 30 多個主要城市的 2000 多家門店。


    透過星巴克與餓了么合作外賣,我們發現,餐廳也在不斷的零售化,被零售的餐廳正在不斷擴大自己的服務半徑。


    除此之外,就在今年4月18日,喜茶宣布,除了北京的兩家門店外,其他 80 余家門店將全部開放外賣。事實上,喜茶已經上線外賣快半年了,2017 年11月,在區域門店數量達到20余家之后,喜茶已經率先在廣州、深圳開放了外賣業務。


    ▲推出外賣前,買杯喜茶需要排那么長的隊


    比起之前的默默上線,此次正式的對外公布全面展開外賣業務(北京除外),顯然是看中了這個市場的潛力之后,對消費者的一次廣而告之。喜茶在此次外賣的操作上,常規地選擇和平臺合作,在美團上推出。


    ▲喜茶外賣


    單純從飲品市場來看,對不少品牌來說,外賣市場的潛力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堂食的補充階段,甚至成了不少品牌大力推進的項目。


    以茶飲品牌桂源鋪為例,之前連續虧損 5 個月,在轉型對外賣業務做資源傾斜后,半年間擴張了 10 家分店。從之前 6 平米的小店到如今進駐20座城市,擴張到 200 多家加盟店,對此,桂源鋪創始人鄭志禹介紹,它們在上海地區的外賣占比到了 40%。


    2


    星巴克與盒馬合作的啟示:

    餐飲社區化成為趨勢


    在推進咖啡外賣這件事,星巴克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是與盒馬做了深度合作。星巴克將基于后者以門店為中心的零售配送體系,共同打造進駐盒馬鮮生的品牌外送廚房——星巴克“外送星廚”。“外送星廚”最快將于今年 9 月落戶上海和杭州部分盒馬門店,以后再陸續進駐更多其它城市。


    ▲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在盒馬喝咖啡,取外帶


    除了增加一種新的線下展示方式外,星巴克此舉,旨在規劃中國市場新門店與“外送星廚”的分布組合,有效門店覆蓋范圍。具體講,“外送星廚”將進一步延展星巴克的外送體驗,從個人擴展至家庭和社區消費群。


    ▲盒馬鮮生選址偏向于辦公區與社區的重疊位置


    購物中心、主題 Mall,雖然是一個城市的形象與名片,但真正令市民經常產生消費的地方還是家門口的社區型市場,從歐美的成熟市場看,社區商業消費占到了整體商業構成的 60%-70%。


    觀國內市場,購物中心的增長帶動餐飲的增長已到一定瓶頸:2010年以來上海餐飲業營業額平均增幅約為 7.8%,同期購物中心餐飲營業額平均增幅達到 24.9%,遠高于全市水平,2016 年,上海購物中心餐飲營業收入 262.9億元,同比增長25.4%,高于同期購物中心營業額的 13% 的增幅……


    ▲許多餐飲品牌都在布局社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購物中心餐飲正在逐步成熟,由于餐飲企業對承租能力與成本控制的考慮,不少大餐飲已經撤離購物中心,200-300平米的中小型餐飲成為購物中心餐飲業態的中流砥柱。


    撤出購物中心的餐飲品牌瞄準的就是社區。比如,前幾天,星巴克的寵物店(社區店)剛剛開業;2017年8月底,星巴克中國首家社區體驗店開業;2017年3月12日,呷哺呷哺描繪了未來版圖,實質上就是大力開社區店;在前中國全零售大會上,西貝莜面村創始人賈國龍表示:西貝已在嘗試新的社區店,是一種集合了外帶和零售的精品店,只有50平方米。


    3


    與阿里系App全渠道打通:

    收集顧客數據支持營銷,逐漸成為基本功


    如果說外賣業務的推動為星巴克增加了抵抗瑞幸、連咖啡沖擊的能力,那么與阿里系 App 的打通,是為星巴克的數據又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星巴克是一個非常重視會員的企業。在美國,星巴克擁有 1 萬多名 IT 技術員,為了就是收集全球 30000 多家門店里,包括消費頻次、消費額、消費時間等在內的各類消費者數據,用以營運和會員營銷。


    ▲北京西直門店,奈雪的茶也在推銷會員


    這次,依托阿里巴巴首次專為星巴克打造的全渠道中臺系統,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門店將與星巴克星享俱樂部會員系統打通——消費者既可以在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么、盒馬、口碑等等多平臺和星巴克自有應用等任一入口,訪問全新的星巴克線上新零售智慧門店,享受包括積分、社交禮品、電子商務、移動訂購和交付以及其他互動體驗在內的數字體驗。


    未來這些入口還將與星巴克星享俱樂部會員系統連接,為每位會員個性化專屬定制,最終實現“千人千店”的新體驗,而所有的數據將儲存在阿里云上。


    ▲數據進入阿里云


    星巴克之所以與阿里系 App 打通自身會員數據,是為了補充消費者的用戶畫像維度——之前星巴克擁有的數據多半是,某位消費者消費咖啡的時間、頻率、位置(辦公地址),與阿里系 App 打通數據之后,星巴克可以獲得消費者的家庭住址、飲食習慣、購物習慣等數據,輔助營銷和運營用戶,比如在合適的時間推薦星享卡、星冰粽。


    ▲星巴克賣星享卡、星冰粽


    今年 3 月,速位與五芳齋在杭州開出的首家智慧餐廳,就充分利用了消費者數據。在收集了消費者就餐數據后,五芳齋根據每位消費者特點,針對性地推薦菜品——在五芳齋通過大數據智能推薦的 TOP10 菜品中,用戶點餐命中率為 65%,采納推薦用戶比未采納用戶點餐平均節省 1 分鐘,每筆單平均提升 2.4 元。


    除了五芳齋之外,喜茶、望湘園、優糧生活、德克士等許多餐飲品牌都在發力用戶數據。

    4


    小結


    實際上,其他餐飲企業或早或晚也有相同或類似的做法,之所以阿里巴巴與星巴克的合作引人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的身份:阿里巴巴算是當之無愧的零售之王,星巴克是餐飲行業的咖啡巨頭。


    從兩者的跨界合作如此緊密,我們可以推斷,餐飲行業和零售行業未來跨界結合的案例會更多,而阿里巴巴與星巴克的碰撞、融合勢必會帶來新的發展機會,甚至一個嶄新的效果,對此,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02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13日 17:19
    下一篇 2018年11月13日 19: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