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形象為克里斯朵,我們叫它朵兒,筷玩思維2016品牌虛擬代言人。
近幾年,互聯網的發展給餐飲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在創造巨大價值的同時,也為相對傳統的餐飲行業催生了不少痛點。
比如外賣市場的興起,在去年創造了3000億元的行業總值,貢獻了整個餐飲消費市場的10%,但是,由于外賣訂單和門店銷售系統的脫節,出現門店外賣接單操作繁瑣,以及月末財務對賬混亂的情況。
而這些痛點的產生,正是由于餐飲行業信息化速度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因而被業內人士稱之為“生長痛”。
為了解決這一“生長痛”,新美大宣布推出餐飲開放平臺,要與餐飲ERP服務商共建良性、高效的餐飲生態系統,為線下商戶提供基于生態的、全鏈條的整體解決方案,來提升餐飲行業的效率。
據了解,在新美大首批接入的ERP服務商中,“大家來”就是其中一員。這也是為何筷玩思維智慧餐飲選題深度聚焦來客和掌貝后,第三家企業將目光投向“大家來”的原因之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筷玩思維”智慧餐飲”專題】
“大家來”是上海卓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耗時兩年打造的一款基于云端的平臺級管理系統。
圖為“大家來”創始人黃濤
據黃濤介紹,大家來從餐飲門店的銷售系統入手,能夠將門店系統和互聯網O2O的各種應用無縫連接,實現本地和云端的實時同步,同時也保證了數據閉環,便于門店進行統一管理。
餐飲老兵基于行業痛點,打造“一站式”平臺產品
在創立大家來之前,黃濤一直從事的是連鎖餐飲管理工作,對餐飲行業非常了解。黃濤認為,目前餐飲行業存在很多痛點,急需一款智能管理平臺來幫助解決這些痛點。
為此,在2014年年底,大家來團隊正式組建,前期投入400萬進行產品研發,在2015年6月份獲得了來自大眾點評2000萬的投資。
那么,餐飲行業到底存在哪些痛點,而大家來又是如何去解決的呢?
痛點一:互聯網應用與店內生產管理系統脫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很多針對餐飲行業的新應用,比如,外賣領域的“餓了么”等三大平臺、團購領域的“美團”等、預定排號領域的“美味不用等”等。
這些新應用的出現,促進了餐飲行業的發展,但由于餐飲門店原來的POS系統是單機概念,想要與現有互聯網應用進行連接,就必須要進行二次開發,但其開發速度遠遠跟不上互聯網應用更新的速度。
長期以往,門店的生產管理系統、收銀系統與互聯網應用就會產生脫節,給門店的管理造成諸多不便。
比如,在門店用餐的高峰期,服務員需要為購買團購的消費者進行驗券,首先需要抄寫一長串的數字,然后跑到機房,打開美團點評的后臺,輸入這串數字,整個過程非常繁瑣,嚴重影響門店運營效率。
而“大家來”作為平臺級的管理系統,只需要在平臺上做接口,就能夠將不同互聯網應用進行連接,這樣門店人員操作簡便,提升了門店效率。
另外,在互聯網應用更新的時候,只需要在“大家來”的平臺上進行更新,所有的門店均可以享受新功能。
痛點二:店內系統孤立存在,數據不閉環,連鎖門店管理不便
由于原POS系統不能接入這些互聯網應用,導致餐廳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同時運用到不同的系統,各系統之間不關聯會出現信息孤立的情況,造成門店管理上數據的不閉環。
尤其在連鎖餐飲品牌管理中,數據的不閉環,容易導致信息不通暢,在菜單制定、促銷信息更新、相關數據維護等方面容易出錯。
針對這一痛點,“大家來”選擇從門店銷售系統著手,進而延伸至外圍的互聯網應用。
因為門店用餐的主體數據都在銷售系統里,如果不打通門店的銷售系統,那么獲取的數據只有20%,甚至可能更少。而外圍的互聯網應用,最終也還是要歸于門店。
圖為“大家來”智慧餐飲管理系統界面
據黃濤透露,“大家來”提供的主要服務和功能分為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
基礎服務包括:點餐、收銀、生產以及相關總部后臺管理模塊等。
增值服務包括:會員系統、互聯網外賣直聯接入、互聯網驗券、互聯網在線預定和點餐接入、互聯網預定和點餐訂單直接接入餐廳收銀點餐系統、在線支付直聯、門店訂貨庫存管理系統、電子發票等。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大家來”的這些功能與門店銷售系統采取的是直聯的方式。
以外賣直聯模式為例,“大家來”實現了互聯網外賣訂單和門店銷售系統的無縫連接,一鍵下單功能減輕門店工作量,提升了門店外賣訂單處理能力,能夠縮短用戶從下單到收到產品的時間,同時增加商戶外賣數據分析維度,在不影響堂食顧客體驗的前提下提升外賣銷售量。
“大家來能夠將不同模塊的互聯網應用進行連接,就像人體中的心臟和血管一樣。”黃濤說。
痛點三:原有POS系統缺乏對實際應用場景的考慮,操作復雜
傳統POS機軟件的研發,缺乏對實際應用場景的研究。所以,有時候,門店員工要完成一項功能,需要操作七八次才能實現。
操作的復雜性,無疑是加大了店內人員的工作難度,一方面增加了一線員工的流失率,另一方面對門店效益的提升也極為不利。
而“大家來”團隊在產品研發之前,黃濤都要求公司員工去感受真實的餐廳環境,在迎賓、點單、后廚制作、收銀等各個崗位進行體驗。
雖然,“大家來”團隊是餐飲管理出身,在餐飲行業有著豐富經驗,但是餐飲行業存在很多細分領域,不同類型門店的運營模式、服務流程完全不一樣。
在一款產品的研發和迭代過程中,對市場需求的把握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只有進入到真實環境中去體驗,才會發現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也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解決。
“我們是服務員里最好的IT工作者,同時也是IT工作者中最好的服務員。”黃濤笑談。
團隊出身餐飲確實是“大家來”很核心的一點,黃太吉之所以屢戰屢敗,根本原因是團隊不懂餐飲,在基本的餐飲操作流程和規范等方面都未入門。
智慧餐飲呈百花齊放態勢,“大家來”占據一席之地靠什么?
當前,餐飲行業的企業服務處在風口浪尖,而智慧餐飲也已成為一種趨勢,聚集在這一領域的玩家也越來越多,點餐、會員、排號、外賣訂單、收單等垂直方向,都有不同的玩家進行深度布局,整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筷玩思維認為,企業服務領域的SAAS公司正在趕超傳統軟件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在這一領域2016年新增投資總額超過20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SAAS智慧餐飲信息管理系統,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意味著,這一行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大家來”如何能夠在激烈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呢?
一、類似小米,產品迭代速度以周為單位
據筷玩思維了解,傳統POS系統服務商和餐飲商家之間是一次性買賣,如果商家有新需求,無論是通用性需求還是定制化需求,服務商都需要向商家收取一定費用,來進行二次開發。
長期如此,商家考慮到成本問題,基本上不會再提需求,那么商家和服務商之間就會出現信息斷層。
而“大家來”的商業模式是SAAS模式,將服務細分為基礎模塊和增值模塊,來收取月租和維護費用。
這種模式下,“大家來”與商家關系相對穩定,同時,“大家來”團隊非常鼓勵商家反饋需求信息,一旦出現市場上通用性需求,就會針對性的進行研發,然后加入到平臺應用當中。這樣就形成信息的正向反饋,使得“大家來”的產品能夠快速進行迭代。
據了解,當前市面上一個系統的更新和迭代速度是以月為單位,而“大家來”能夠做到以周為單位進行更新,除了強大的研發實力之外,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也是關鍵。這是與小米類似的典型互聯網思維,專注、極致、口碑、快。
據黃濤介紹,今年7月底,“大家來”的全線功能已經全部上線。目前,在全國有1000家的門店使用了“大家來”智能管理平臺,而“大家來”的會員有四十萬左右。
二、從商戶走向互聯網,收銀系統是核心
當前,定位于智慧餐飲管理平臺的企業眾多,之前,筷玩思維報道過的來客和掌貝就是其中兩家。
“來客不是第三方支付收單的POS,而是以自主研發的Android收銀系統為切入點,融合深度學習和神經元網絡技術,打開智慧餐飲的大門,提高餐廳運營效率。”來客聯合創始人鄧東旭說。
掌貝布局的重點是智慧餐飲平臺+智能硬件,與微信合作切入。
掌貝主要從門店團購驗券、在線支付、會員發券等功能慢慢延伸到餐廳的點餐收銀系統,簡單說就是從互聯網走向商戶。另外,掌貝的目標客群更加廣泛,包括線下實體店及生活服務類的餐飲、娛樂、美業和零售業。
而“大家來”則是從餐廳的收銀、點餐、生產模塊做起,通過新美大的渠道,慢慢延伸到團購驗券、會員、電子發票、發券等互聯網領域,也就是說是從商戶走向互聯網。
另外,智慧餐飲的核心是收銀系統,“大家來”從收銀系統切入,雖然過程復雜,但是對數據的完整性獲取,以及在和互聯網連接的時效性和易管理性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智慧餐飲是當前熱門,同時也是未來大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加速了傳統餐飲企業信息化的進程,未來,餐飲從業者也將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和技術來優化管理,提高經營效率。
而智慧餐飲的供應商除了大家來、來客、掌貝外,還有香橙互動、二維火、客如云、嘩啦啦等,這些供應商彼此的差異化也比較明顯,如劉正的香橙互動走的模式不是賣設備,而是依據餐飲企業的流水來獲得收入。不同類型的餐飲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服務提供商。
PS:筷玩思維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