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年外賣平臺剛剛興起的時候,大家在選品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考慮粥類、早點類、麻辣燙等品類,為什么?因為一是覺得這些品類做堂食還行做外賣口感就大打折扣了,二是覺得這些品類的市場太小。
但是近一年時間,沒想到這些品類竟然成了“流量之王”,也興起了一批主做粥類面點、麻辣燙類的高單量外賣商家。
我們上周發的華東外賣單量排行榜:外賣排行榜!包郵區(江浙滬皖)的外賣哪家強?看看榜單你就知道
大家發現,粥類與麻辣燙的平均單量都遙遙領先與其他品類,單平臺萬單店鋪比比皆是。
萬單店鋪比比皆是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么前兩年沒人碰的“爛品類”,突然之間都成為了“香餑餑”?
天時
天時(市場在變化)
外賣人群的消費習慣逐漸從補貼大戰時期的以促銷快餐為主,其他時間段則不會在平臺上點外賣,經過幾年時間的用戶習慣培養,逐漸擴展到了早餐、下午茶、夜宵品類,雖然這兩年我們看到外賣平臺用戶的增長開始放緩,但是由單一品類到全品類的“外賣消費升級”正在加快
相比之下正餐市場已經是“紅得不能再紅”的紅海,越來越多的商家另辟蹊徑開始切入非正餐時段的品類。數據顯示2016年,美團外賣有25%的訂單量產生在非正餐時段。周末訂單量占比超過三成這說明正餐之外的消費場景存在巨大增量空間,周末訂單量占比超過三成。說明外賣正在從快餐向其他餐飲業態滲透
地利
地利(品類的優勢)
正餐的覆蓋時間一般從中午的11點-下午1點。晚上的5點-8點。全天的高峰期一共是5個小時左右。所以除了這5個小時的正餐時間,其他19個小時則都是其他細分品類的天下。
訂餐時段越來越均勻,非正餐品類優勢逐漸凸顯
品類決定銷量
粥類早上有人點、中午有人點、晚上有人點、夜宵更有人點,相比主做中午時段的快餐盒飯,粥類的市場可是全天候的。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長尾市場開始逆襲主流市場,機會越來越多
在外賣2.0時代,得長尾者得天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長尾爆品不斷的涌現
一般情況下,正餐與非正餐的區分還是比較明確的(幾千年來飲食文化確定的),比如一般人很少在下午餓的時候點一份“黃燜雞米飯”,而會點一些炸雞、甜點之類的。
而對于粥類面點、麻辣燙等這種既能當做正餐又可以當做夜宵和小食的品類,正可謂把全天時段的流量都占到了。
人和
人和(解決產品的問題)
上面說完了“天時”和“地利”,所有有利的客觀因素,下面來說一說“人和”,也就是主觀因素–我們的產品
如何解決這些品類外賣產生的痛點–即形態上以及口感上的變化?
比如粥類放置時間長形態就會邊坨,包子涼了就不好吃,米粉類放置一段時間會變軟,等等。
一旦把這些把產品解決好了,就是你的商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強壁壘
粥類和麻辣燙等把產品問題解決好了,就會突顯巨大的優勢:即外賣出品非常快,標準化程度高。這些品類的出餐時間控制的好完全可以做到一分鐘以內。食材成本可以也可以大幅降低。
但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流量產品很快會迎來市場洼地的迅速填平,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時只有成功建立品牌的店鋪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往期文章:
如何提高轉化率(一)
詳解外賣平臺流量入口
提高流量–搜索優化
搜索優化–搜索下拉列表
微信運營,獲取更多用戶留存
外賣店鋪如何玩轉團餐?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