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
期
疫情催生餐飲業新職業——入殮師
名字挺嚇人,內幕挺扎心
餐飲創業坑 坑坑不一樣 1、加盟坑 案例:“小白創業者加盟了某奶茶店,但門店還沒開業,品牌方就跑路了。由于之前毫無餐飲經驗,只能選擇閉店,結果整套全新的設備包括制冰機、萃茶機、全自動封口機等被迫折價賣掉”。 來源:抖音 分析: 項目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這個案例雖然有些扎心和極端,但是也反應了當下加盟市場的亂象。根據《店800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有關快招的投訴量達到38941件,比2019年增長16%。 來源:《中國加盟領域投資研究報告(2020年度)》 而小吃、飲品、快餐等風口項目,由于“標準化程度高、易操作、市場大、投資小”等特點,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加盟投訴的重災區,而快招公司涉嫌欺詐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來源:《中國加盟領域投資研究報告(2020年度)》 “假排隊,萬單店(刷單)、0加盟費、明星代言”,這世界上最深的路,就是快招公司的套路。由于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創業小白極易中招。有些餐飲小白出于資金和風險的考慮,甚至選擇山寨品牌加盟,而一旦被騙,由于舉證和訴訟的時間漫長且花費大量精力,很多創業者只得無奈認栽,被迫選擇花錢買教訓。 2、選址坑 案例一:“身為武俠迷的老板,投資了100多萬開了一家武俠主題的串串店,每月房租高達3萬多,卻租在了位置不好,并且連門頭都沒有的二樓”。 來源:抖音 案例二:“還是餐飲小白,選在郊區的商場里開火鍋店,由于人氣太差,僅僅20多天就關門了,更夸張的是不久連商場也倒閉了”。 來源:抖音 分析: 上述兩個商家雖然閉店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卻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選址錯誤”。 首先,在選址的原則中,有“金角銀邊草肚皮”的說法,而“二樓”由于流量差,往往最不招人待見,除非是頭部品牌(或純外賣品牌)自帶流量,否則絕不可輕易選擇二樓。另外,有些商家出于預算考慮,會選擇房租相對低的二樓,但是“流量不夠,門頭來湊”,醒目的門頭是商家流量的最低保證。但像案例一中的商家,即選擇二樓,又沒有門頭,在選址上可謂“錯上加錯”。 而案例二中的商家雖然選擇了人流量較為集中的購物中心,但是由于如今購物中心嚴重過剩,尤其自去年疫情以來,很多流量差的購物中心也“自身難保”。而該商家很明顯對選址沒有做深度研究,甚至連起碼的蹲點都沒做到,否則不會僅僅開業20多天就跟商場一起關店了,讓“商場變傷場”。 “位置,位置,還是位置”,這是餐飲選址得第一法則。在選址原則上,既要拒絕低租金的垃圾位置,也要拋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盲目自信,不要因為低租金的誘惑選擇消費盲區,也不要考驗消費者“多走兩步又怎么樣”的耐心,更不要被某些物業方“忽悠”成為炮灰。 “餐飲的本質是流量,流量的保證是選址”。隨著餐飲數字化的發展,市場上選址工具也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可根據人群畫像、熱力圖、消費偏好、交通、動線、競品等不同維度的大數據,科學的幫助創業者進行選址,做到事半功倍。 3、房租坑 案例:“一家日料店被迫關門,原因并非經營不善,而是因為生意太好(好的時候一天有五、六萬的營業額)。而房東看到生意好就坐地起價,續租的時房租翻倍,商家無力承擔高房租,只能選擇閉店”。 來源:抖音 分析: 發生在該案例中的情況,想必很多老餐飲人都碰到過。看到租戶生意好,房東就坐地起價漲房租,甚至趕走商戶自己干的情況也時常發生。不僅是個人房東,疫情之前購物中心房租逐年上漲也是普遍現象,甚至出現續租時捆綁不合理條件(比如到剛開業的場子開店,幫業主沖人氣;進場需要繳納“好處費”等潛規則)的情況。 如今高房租已經嚴重制約餐飲行業的發展,成為壓在餐飲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食材、人工和房租)。據中國飯店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餐飲行業的房租的中值高達10%,不斷高企的房租嚴重吞噬了餐飲行業的利潤。 在高房租面前,夢想不值一提。對于餐飲創業者來說,即需要把房租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也要在簽署合同時,對于租金繳納方式、續租、漲幅、押金等條款有明確的規定,用以約束房東,維護好自身利益,同時對于強勢物業方的制式條款帶來的風險要有充分的預估。 4、裝修坑 案例:“900平米的新疆菜館,裝修投入400多萬,三個月結束;投資630萬的火鍋店,僅設計費就高達20萬,直到到閉店時也沒有收回成本;另一家海鮮自助餐廳,裝修設計費20萬,軟裝十幾萬,一張桌子都要幾千塊,高投入沒能等到高回報,最后以虧損幾百萬草草結束”。 來源:抖音 分析: 很多餐飲創業者在門店裝修上過于追求“完美主義”,以“家裝的標準來裝修門店”,上來就要用最好的。寧愿花時間在設備、桌椅上精挑細選,卻不在“選址、經營、用人”上下功夫,往往裝修花了3個月,營業2個月就結束了。另外有些創業者過分追求個性化,定制類的裝修,導致二手處理時通用性差,沒法再利用,只能當廢品處理。而在二手設備回收中,桌椅板凳保值率最低,基本都以廢品處理。 另外,由于餐飲所屬物業類型也極為復雜,經常會出現“空調找物業、排風找開發商、門頭找城管”的亂象,經驗值為零的小白創業者極易采坑。 餐飲作為重資產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因此餐飲裝修上常遵循“重裝飾、輕裝修”的原則,目的就是盡可能降低經營風險。而如今的餐飲裝飾流行“數據化、模塊化”的理念,消費者也更傾向于品牌的視覺表達和空間體驗,餐飲創業者的裝修思維也需要與時俱進。 來源:抖音 5、設備坑 案例一:“90后小姐姐花大價錢買的涮烤一體的電鍋,但卻沒有核對門店的電壓,導致電壓不夠,整套全新的鍋只能當廢品甩賣”。 來源:抖音 案例二:“上海的三個姐妹淘合資開了一家100平米的烘焙店,總投資300多萬,光設備就花了150萬,三個月不到就閉店,相當于燒掉了上海一套房”。 來源:抖音 分析: 案例一的情況并不少見,很多小白創業者對餐飲設備了解甚少,像是設備對電壓的要求、是否需要改造、商電的成本、燃氣申報流程、施工的排期,消防的要求等等都不熟悉,盲目的采購新設備,但并不關心設備的實用性,甚至有“設備潔癖”,排斥使用二手設備,導致成本過高,甚至后期無法轉讓。 而案例二則更為典型,烘焙作為餐飲創業失敗的重災區,往往成為“吸金黑洞”。“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存在于攝影圈的魔咒,在烘焙人身上同樣適用。“一入烘焙深似海,一直就是買買買”,“星崎的制冰機+卡比詹尼的起酥機+瓦赫的烤箱+法國VMI的攪拌缸+辣媽的咖啡機等”,價值百萬的全進口配置,是烘焙高端玩家的基本配置。 但不論是“顏值控”,還是“設備黨”,在二手設備回收者前面,創業者當初精挑細選的“寶貝”,只能被超低價收購(基本1-2折)或當廢品賣掉,現實就是如此的冰冷和殘酷。另外,餐飲二手設備不像二手汽車行業成熟,整體缺乏標準和規范,保值率低、流通性差,待貨而估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在大量視頻案例中,全新的設備被低價售賣,上萬元的設備被砸掉論斤稱,當廢品賣的情況極為普遍。 6、退場坑 案例:“某商家經營不善要閉店,商場要求商家限時恢復到毛坯狀態,并暗示商家只能選擇物業方推薦的拆除隊”。 來源:抖音 分析: 對于大部分新手來說,在租賃合同中有一個隱藏的條款并未得到充分關注,即在退租時,對于恢復店內毛坯狀態是否有明確規定。現實中很多小白創業者往往都栽在這個坑中,首先,處于創業興奮期的商家,往往把關注點放在房租等條款上,極易忽視“退出成本” ;其次,即便合同中對于退出有明確規定,但商家對于恢復的金額卻完全沒有概念。 以案例中的商家為例,500平米的大店,設備又多,復原成毛坯的拆店費用就高達十幾萬,對于本就損失慘重的商家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另外,由于商場店,商家退場時還有購買“施工保險”,對過道和電梯做保護,甚者還要面對某些“潛規則”,比如被迫選擇物業推薦的拆遷公司等。 創業生死局 入場需謹慎 來源:《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全景發展報告》 結語 創業很殘忍,而檢驗你成敗的時限,通常只有“三個月”甚至更短。 不過另一邊,我們也看了5萬億體量的餐飲行業,依然是最具潛力的消費賽道。2020年餐飲領域發生115起融資,資本金額已超過此前5年總和;今年僅前7個月就發生了67起融資,金額高到397億,資本在加速進場。餐飲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升級再造勢在必行,所有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 后疫情的餐飲創業,面對內循環的經濟大趨勢,用新思維看新環境,用新模式搏新機會,未來依然可期。
來源:
《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全景發展報告》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