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那些好吃且人氣爆棚的小餐館很難發展成連鎖品牌呢?

    這幾年,餐飲是越來越難干了。餐飲資本與智慧互聯的不斷發展讓餐飲已經脫離了原有的小作坊模式。過去靠單打獨斗、赤手空拳闖天下的餐飲人的日子可能不好過了。

    主要原因有:

    1、市場供需關系變化

    經濟飛速發展中,大多數人賺錢其實未必是靠自己的能力,就像雷軍說的,風口上豬都會飛。

    而退了潮才能看到誰在裸泳。

    餐飲行業明顯已經由供小于求轉為了供大于求。

    以前夠十個人吃的飯三個人吃,當然大家都舒服,現在飯只夠三個人吃了,卻有五個人來搶飯碗,當然要打架。

    2、戰場越來越適合正規軍

    其實真正覺得餐飲越來越難的是眾多像我一樣的餐飲小老板,我們在這個行業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多年,經驗嘛,當然還是有一些,但缺少的,是職業素養。

    我們絕大多數人并沒有接受過體系化的餐飲學習,我們是靠自己的勤勞勇敢致富,這本來沒什么不好,但戰場在變化,我們的優勢開始喪失。

    以前的餐飲戰場,是正規軍最不熟悉,最想避免的巷戰(城市戰)。

    無論多么強大的正規軍,一旦進入巷戰,都會是戰損最大階段。很多優勢無法發揮,面對的是陌生的環境,犬牙交錯的勢力和全民皆兵的對手,誰先熟知建筑物的地形,誰就會少吃虧。于是我們這些業余選手,可以憑著各種優勢,打疼正規軍。

    而近些年,隨著交通的便利程度加大,人口流動的增加,城市同質化開始加劇,江浙之類講道理不吃辣的地方,川菜火鍋也開始大行其道,而內陸城市的海鮮日料比起東南沿海也不遑多讓。

    戰場從原來的混亂狀態變成了開闊地,從巷戰變成了陣地戰。

    這種情況下,我們這些紅纓槍,大砍刀遇到坦克,就必然難上加難。

    3、跨界打劫,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去年在上海和一位餐飲行業的大佬聊天,他跟我講,中國的餐飲市場有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你不能單純用餐飲思維去思考。

    中國餐飲的競爭已經發展到全球頂尖的競爭水平了,因為沒有哪個國家的餐飲,會是政府,金融機構,商家再加上消費者四者都這么熱衷于推動的。

    比如我當時一起考察的幾個金融茶飲品牌,門店的逼格的確很高,但坪效人效簡直驚人得低,比如七寶萬科某茶飲,商場一樓最好的口岸,店內拿出幾十平米擺娃娃機,還配了三四個小哥處理問題。即使能跟商場議價拿到相對低的房租,但這個配置,以餐飲思維看也是完全無法覆蓋成本的。

    另外就是“國貨之光”“華爾街之狼”瑞幸咖啡一出,本來就不太好賺錢的咖啡館倒閉速度明顯有加劇。瑞幸到現在還有大額補貼,消費者當然是薅到了羊毛,但隔壁的小同行卻無聲無息地倒閉了。

    瑞幸當然沒有針對誰,但這一波AOE還是相當強勁。

    4、廉價勞動力以時間換空間的時代結束了

    現在似乎進入了全民副業時代,年輕年老,都能輕松找到一些來錢更快更容易的辦法。

    有一些大餐飲企業,可以用文化驅動員工(當然,一般會稱為伙伴甚至家人)留下來,但小餐飲店,想留人的難度真的越來越大。

    留人的邏輯無非錢多事少離家近發展空間大老板貼心,對小店來說,每一條都不是容易的事,只有最后一條有些希望,但餐飲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你靠貼心能帖幾個人?留不住人,就什么都沒有了。

    而對于原本口碑不錯的餐飲門店和商家,也開始謀求新的發展思路。我們都知道餐飲的成功可以復制,當一家門店獲得了比較好的運營管理經驗就可以復制到新的門店,快速裂變。但我們發現,那些口碑不錯,甚至口味很獨到的店鋪卻很難發展成為連鎖品牌。

    一方面是量變引發質變。另一方面是人類奇妙的心理變化作祟。對連鎖企業來講,標準化是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所有門店一樣難吃都比有的好吃有的難吃強。

    比如很多咖啡愛好者都會吐槽星巴克的咖啡不好喝,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星巴克的美式咖啡味道之差,和絕大多數精品獨立咖啡館(大學門口9塊錢一杯的不在此列)比都是要輸的。

    但真正經營過兩家以上咖啡廳的人就會知道,以星巴克的體量,能保持各店口味如此高的標準化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了。

    而相對于咖啡的標準化,中餐的標準化是一件更加困難的事。越是成熟的連鎖品牌,越是會通過中央廚房或中央工廠的形式來保證產品穩定

    (同時降低成本和人員培訓需求,如果做到西式快餐麥肯一樣,已經可以算是餐飲零售化標準了,就是隨便來個人簡單培訓就能上崗,而不是需要專業廚師技能的人才可以勝任,這樣的互換性將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不可控風險)

    中央廚房加工的食材,一般情況下會更加安全,更加衛生,但食物風味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流失但這是連鎖企業必須要做的,一旦發展成為連鎖店,商業的邏輯就改變了,產品味道當然重要,但重要性已經退到了二線。對連鎖企業來講,有太多比味道本身更重要,更能留住客人的東西了。

    其次是人類古怪的心理作用。我們普遍認為物以稀為貴,藝術孤品的價格會越來越高,而可以批量生產的東西就是不值錢。你朋友驕傲地帶你去吃的那家館子不一定真的有多好吃,而是有附加了“這家店只有我才知道”的自豪感。

    我年少時曾經在某異性朋友的朋友圈看到過一句話,說“如果你給我的好和給別人的都一樣,那我就不要了”。

    同樣的道理,一旦曾經火爆的、私密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餐飲店變成連鎖,就自然而然地走下了神壇,變成了隨時可以吃到,哪兒都可以吃到的東西了。

    那在心里,自然也就沒有那么好吃了吧!

    另外純手工制作一直都是有效的營銷噱頭。

    曾經我在成都春熙路做過轟炸大魷魚的小吃生意,店里酸梅湯定價6元一杯,做過餐飲的朋友都知道,酸梅湯的成本極低,最貴的是那個杯子。我一個朋友問我,你這賣六塊能賣出去嗎?超市里可口可樂才3塊。

    然而還沒到午飯時間結束的時候,已經賣掉兩百杯酸梅湯,看得他目瞪口呆,1200塊營業額純利至少也有1000,當時其實我也不太明白是什么道理,只要能賺錢就好。

    現在我回過頭復盤的時候略微明白了些,我的杯裝酸梅湯把自己可口可樂,芬達這些做了區別,加入到了手工飲品的行列,進入了另一個賽道。

    而那時候春熙路的奶茶類飲品的價格普遍在10元左右,那么我的酸梅湯就有了極明顯的價格優勢。再加上酸爽解油膩跟店內爆品炸魷魚匹配度極高,借著炎熱的天氣,自然而然就熱銷了。

    另外我還用了一個極小的技巧,我的酸梅湯雖然就是酸梅膏加飲用水兌的,但我在每一杯里都加了幾顆話梅蜜餞,跟周邊五塊錢一杯的其他勾兌飲品拉開了差距,比如有的店五元一杯的草莓汁就是誰都知道一定不是草莓做的那種。

    而很多店一旦連鎖,像前文說的那樣,中央工廠統一配送,少了手工制作的環節,難免會影響體驗。

    為了盡可能地為大家提供更多幫助,我們組建了“餐飲經驗交流群”,群里有眾多餐飲老板。我們會定期在群里發送餐飲干貨、行業資訊,大家一起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為大家提供餐飲經營指導工具包。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聊進群哦~

    餐飲競爭進入線上爭奪賽道,餐飲人該如何應對?
    私域流量成為餐飲行業的關鍵詞
    ,那么如何獲取私域流量,大家可以觀看我們的專欄課程并與我們進行互動分享。


    -今日互動-

    2021年全年餐飲營銷日歷(電子版)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回 復【進 群】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了解熱點

    喜茶呷哺呷哺瑞幸

    巴奴海底撈一人食

    點擊關鍵詞,學習干貨

    庫存管理4種產品價值顧客投訴

    等位服務消費者分析動線設計

    加盟和單干PDCA經營法餐廳選址

    回頭客員工培訓菜單管理引流

    智掌柜榮譽出品

    Powered BY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超值課程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22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0月16日 07:28
    下一篇 2021年10月16日 07:2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