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有關網絡視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44億人,較2020年6月增長4321萬人,網民使用率為95.4%,短視頻用戶達8.73億人;用戶平均每天花兩小時看短視頻,28.2%的網絡視頻用戶不按原速觀看視頻節目,00后群體近4成選擇倍速觀看方式。
這一代年輕人好像特別急,就連看視頻都恨不得直接快進到結局。
不光是年輕人,像筆者這些中年人也開始了對視頻內容采取倍速觀看模式,甚至于陪家人看電視直播無法選擇倍速,內心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和煩躁。
知乎網友將這一切歸結為興奮點越來越高導致的。時間就是金錢,我們不再愿意為一些毫無新意、毫無內涵、為了鋪墊而鋪墊,為了過渡而過渡的內容多浪費自己一點腦細胞和眼球了。
我們一直說這是個浮躁的時代,大家都坐不住了。什么叫浮躁?
我們為什么就要被迫選擇又臭又長?不能快速高效地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智慧餐飲,或許也是為了迎合我們這個時代越來越急切的節奏!
一、如果不是為了方便顧客,某些標榜智慧的餐飲行為或難以為繼
掃碼點餐對于各位餐飲人來說并不陌生,顧客無需再和服務員進行交流,服務員也不需要放下手頭的工作,分發菜盤,記錄每桌所需。
首先,初次來到店面的顧客,未必了解掃碼點餐的規則,并且在顧客初次來到店面時,超一半以上顧客對實際選擇哪道菜品并無主意,需要服務員給予部分參考選擇、葷素搭配、營業搭配的建議,才更利于顧客點餐。
再者,掃碼點餐雖然可以做到一桌人各自用自己的手機進行掃碼點餐,但在實際場景上也會以一人掃碼為主,把服務員的點餐組織工作移交給顧客,是否增加了顧客的下單困難,特別是一些軟件系統并未完全完善的情況下,顧客對掃碼點餐的抗拒會直線上升。
顧客來就餐不是為了來點餐的,更不是為了來檢驗餐飲老板是如何踐行智慧餐飲的,而是為了來就餐,享受短暫卻又滿足的一段用餐時光來的。
所以我在堅信掃碼點餐并不能成為行業主流趨勢,一個只為方便老板而非方便顧客的做法只因和線上結合就可以披著智慧餐飲的帽子大行其道?我對此保持保留意見。
由于某寶,親這個詞流行了10年。最近618,我買了不少東西,好幾件都出了問題。我為了給新房買的鏡子早在下單的第二天就顯示已發貨,卻在5天后仍然沒有物流流轉信息,我以為是物流接口問題,而后我詢問了客服,想要知道物品物流流轉的確切地點,按照常理5天貨品早應到達,所以我需要咨詢。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已經點擊發貨五天的商品,卻并未發貨,客服只在一個勁的道歉并且給出了很荒唐的理由:由于物品大所以需要先點擊發貨才能發貨。我壓制怒火,反問:如果當時沒問,是不是可能到自動確認收貨日,商品還有未發出的可能,客服沒有明確回復,只讓我耐心等待。
次日,我在接到客服說前日一定會發的情況下,依然未發現物流流轉信息,于是我繼續詢問,才知道前日也并未發出,于是我轉戰小秘書,卻只等到了,小秘書說會盡快發貨的回答。
客人都要吃完結賬了,才發現某道菜一直未上,客人詢問只給了要么退、要么等的結論,從未設身處地的想過客人等待良久未吃到自己點到的餐品的失落感,也沒有從中汲取教訓,改進備菜方式、效率,上菜流程,售后話術。
我們當然知道餐飲行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的事實,但顧客的要求越來越高卻也擺在明面上,與其被動淘汰,不如借由顧客發起內部升級。
畢竟大家連看視頻都要倍速,哪來的時間陪著你慢慢成長?
真正的智慧餐飲不在于用了多少高科技的軟件,而在于通過這些科技項目能夠真正解決實際餐飲經營痛點,人處理起來繁瑣的問題,都交過智慧餐飲來做,而非簡單的用技術取代人的價值!
快餐行業是餐飲行業里最重要的品類,也是規模最大的品類,不論中外,快餐行業都伴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成為都市白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事實上,目前的快餐行業,很多快餐品牌已經不能較為快餐了,出餐慢,翻臺率低,服務員收臺三催四請,大大影響了店面的營收和發展。
我們之前探討過料理包對店面影響的問題,如果說料理包是個雙刃劍,那么快餐脫離了快就絕對是自掘墳墓。
快餐根本不需要太多可供選擇的產品,幾款經典的套餐,打造出幾款可以帶走食用的爆款產品,提高坪效的同時增加客單價就足以。
不要把快餐做得琳瑯滿目,顧客不知道吃什么,后廚備料更是無從下手。
除此之外,通過智慧餐飲對常見的到店顧客和新用戶進行識別,在服務員點單時即可以對顧客點單進行優化推薦,提升效率!
同時通過智慧餐飲在午間等時間敏感時段,對到店顧客用餐時長,到店時間進行大數據計算,方便后廚備餐及前廳打掃。
針對于目前餐飲現狀,米粒餐學院帶來了專業的爆款產品打造課程,各位餐飲老板可以觀看學習。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進入課程
文章圖片來源:本文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