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時隔5年,如今,餐企又成了資本的“圍獵”場。
騰訊繼喜茶之后,又“押寶”中式面館,投資了擁有265家直營店的和府撈面;
雷軍1.5億入局茶飲,投資了全球超過800家門店的“杯裝甜品”七分甜;
做火鍋食材生意的“鍋圈”完成6000萬美元C輪融資,一年融資近9億;
……
疫情后餐飲業至少發生百余起融資,涉及快餐、茶飲、供應鏈、餐飲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億元。
繼2008年“餐飲上市潮”、2015年的“餐飲投資熱”后,今年,餐飲與資本的“第三波浪潮”則成熟中帶著穩健。
究竟資本更看好怎樣的餐飲品牌?而資本的攪局,又能否撼動餐飲目前的局勢?
風險投資:
數十起融資“扎堆”涌進餐飲,助推一批新銳餐企
疫情后番茄資本以近億元投資了65家直營店的巴奴毛肚火鍋;
加華資本投資近億元加碼餐飲黑馬“文和友”;
IDG資本、啟承資本、嘉御基金和不惑創投,投資鍋圈食匯近9億元,助其搶占家庭火鍋生意。
對于像投資文和友、鍋圈、巴奴毛肚火鍋等餐飲品牌的資本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在做“風險投資”。
1、受餐企上市消息鼓舞,資本快速鎖定“餐飲”
以前餐企在資本市場并不活躍,在港股市場,只有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味千等20余家餐飲企業,A股更是屈指可數,只有3家。
但今年餐企上市的好消息接踵而至:1月,“酸菜魚第一股”九毛九在港股上市,而后雖然受到疫情重創,但同慶樓、巴比饅頭逆勢而上,也相繼上市!
這不僅振奮餐飲人,也讓資本把目光重新“鎖定”新銳餐飲品牌,或看好品類的前景、或看好企業的經營模式、或看好某一個賽道的餐飲生意。
雖然有投資“風險”,但甘愿花“資金”和“資源”加碼餐飲新銳品牌,為的就是助推這些實力餐企上市掛牌再共同分“肉”吃。
2、疫情重創下,餐企也改變了對資本的態度
餐飲行業是現金流很好的行業之一,不缺錢的餐企一直對資本很謹慎,但疫情改變了很多餐飲老板對資本的看法。
比如放言西貝永不上市的賈國龍,也在疫情后現金流巨大壓力下松了口:
“之前我們一直很驕傲,認為自己現金流很好,不需要上市,但這是在當時那個時間點上的想法。疫情有段時間讓我們很焦慮,我們每個月都要發一個多億工資。連發3個月,就要5個億,可是我們賬上哪有那么多錢?”
“災難非常教育人,疫情告訴我,自己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還沒有那么強,現金流行業也需要資本加持”。
于是,越來越多西貝這樣的實力餐企,開始學會和資本“握手”。而資本也看到餐飲未來的無限前景,果斷投入餐飲賽道。
產業投資,
頭部餐企扶持餐飲“新秀”,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還有一種資本投資類型,趨向于產業投資,投資方不是別人,就是餐飲人自己,都是一些做大做強的實力雄厚的餐飲企業。
這些頭部餐飲企業,在擁有好的資源、好的經營模式、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后,一方面,謀求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做餐飲后端供應鏈生意,于是開始扶持餐飲“新秀”。
1、投資餐飲新秀品牌,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餐飲企業都會遇到品牌的瓶頸期和老化期。海底撈、九毛九、西貝等很多知名餐企,都在尋求自身的第二增長曲線。
而投資自己看好的,或者自己想拓展賽道的優秀餐飲品牌,則是最好的讓企業實現增長的方法:
像九毛九從2016年就開始投資其他餐飲品牌,比如遇見小面等品牌;
海底撈1天內收購一家面館,一家中餐廳,把觸覺伸向了“拉面”品類;
西貝也在今年繼續加碼現炒快餐,投資現炒黑馬小女當家,幫助其拓店發展;
海底撈、西貝這樣的頭部餐企,一方面可以通過資金、模式輸出幫助小餐企快速成長,讓小企業發展壯大;一方面也通過優秀餐飲品牌創新點,幫助自己拓展第二增長曲線。
2、投資餐飲終端門店,做餐飲后端供應鏈生意
還有一類餐飲巨頭,當擁有強大的供應鏈以后,就謀求在后端供應鏈尋求新的增長,比如華萊士、絕味鴨脖等品牌。
早在2014年,絕味食品便成立網聚資本,專注于投資布局,比如投資了千味央廚、和府撈面等品牌。之后,還與餓了么成立“絕了基金”,由番茄資本作為管理人之一,投資了醉面、犟骨頭、阿甘鍋盔等連鎖餐飲品牌。
而華萊士也投資了在北京深耕8年,憑借一碗“油潑面”,疫情后4個月內連開30多家直營門店的陜味食族。
當我們對這些投資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其中暗藏章法,大部分都是餐飲巨頭想要通過布局更多品牌的終端門店,來賺餐飲供應鏈的錢。
互聯網企業投資:
巨頭組建餐飲“獨角獸戰隊”,搶占本地生活市場
最近餐飲融資好消息接踵而至,而投資的金主大多來自互聯網巨頭,像騰訊、阿里、小米雷軍。
互聯網的廝殺轉成了餐飲暗戰,巨頭為何都開始在餐飲行業搶地盤?
其實巨頭們都在布局“本地生活服務”這個賽道!
1、投資餐飲“小獨角獸”,開始組建餐飲“戰隊”
本地生活戰場一直波濤洶涌、硝煙彌漫,互聯網企業都開始私下“較勁”搶占這個龐大的餐飲市場。
在C端用戶層面遇到瓶頸的時候,巨頭們開始扭轉戰局,把目光投向餐飲B端企業,通過收購、并股等方法,讓餐飲小獨角獸們站到自己的陣營之中,一方面幫助小獨角獸迅速擴大規模,一方面也快速提升互聯網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這不禁讓人聯想,未來餐飲行業會不會也出現阿里系、騰訊系、小米系等陣營。
2、重金“砸”向餐飲服務,快速搶占本地生活賽道
除了在B端餐飲企業上發力,互聯網巨頭們還發現了餐飲新大陸,就是餐飲服務系統。
今年2月份騰訊系的微盟收購雅座,與此同時,客如云加入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生態,時時同云成為阿里本地生活全資子公司。
餐飲SaaS服務也成了互聯網資本重點投資對象,因為餐飲服務系統是流量運營的重要一環,而且餐飲SaaS的服務群體與本地生活的B端餐飲商家重疊度高,這樣能夠拉更多的餐企進入自己的陣營,共同搶占本地生活賽道。
資本是把雙刃劍,餐企要做好“選擇題”
雖然現在餐飲行業處于資本投資熱的階段,但資本是一把雙刃劍,投資人與餐飲老板也是博弈關系。
就像10月26日,黃記煌創始人、百勝中國中餐事業部首席顧問黃耕,在職業餐飲網協辦的新餐飲創享會上表示:對于餐飲企業來說,資本是一把“雙刃劍”,接受投資一定要看企業是否具有投資的基本基因,必須要慎重。
1、黃記煌黃耕:“不走產業化經營之路,最好不要碰這個雷池”
( 宴會又有新玩法,“5D光影”宴會廳,讓餐廳成為吸金王!掃碼了解詳情!)
-END-
主編丨陳青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494.html